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譯 | 陳駿達
編輯 | Panken

智東西2月10日消息,近日科技媒體Rest of the World挖出了DeepSeek團隊中多位核心人才的履歷。在中國接受本科教育,海外深造,之后又回流中國AI行業,是這些人才們共同的經歷。

DeepSeek團隊中的潘梓正、Junxiao Song等核心人才都有海外背景。潘梓正曾在英偉達實習,并拿到轉正offer,但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加入當時還名不見的經傳的DeepSeek,并成為DeepSeek-VL2、DeepSeek-R1和DeepSeek-R1的核心貢獻者。

Junxiao Song則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加入DeepSeek后他提出了新穎的強化學習算法GRPO,該算法已應用于DeepSeek-R1在內的多款模型的訓練。他還在DeepSeek的高效訓練、模型蒸餾等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Junxiao Song的導師感嘆,“不知何故,DeepSeek吸引了最最優秀的一批人才”。

DeepSeek憑借獨特的公司文化,讓員工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創始人梁文鋒在采訪中透露,與許多中國科技企業不同,DeepSeek不鼓勵內部競爭和加班,并給了員工極大的自由度,可以自行選擇任務并使用算力。

在南加州大學教授、研究中國科技法規的Angela Zhang看來:“DeepSeek凸顯了中國AI人才庫的實力,這得益于大量高能力、高技能的軟件工程師的支持,我相信這種人才優勢將使中國在下一階段的AI發展中占據強勢地位。”

一、多位DeepSeek人才擁有國內外復合背景,但不在美國公司也能取得成功

2023年,在英偉達實習結束時,潘梓正面臨著一個關鍵抉擇:是留在硅谷與世界頂尖的芯片設計師共事,還是回國加入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杭州創企DeepSeek?

英偉達高級研究科學家、潘梓正實習期間的導師Zhiding Yu在X平臺上回憶,潘梓正幾乎沒有猶豫,就直接選擇了DeepSeek,這件事兒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Yu在推文中進一步寫道,像潘梓正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我們有許多中國的優秀的人才,他們不是非得在美國公司才能取得成功。”

外媒扒出多位DeepSeek核心成員履歷,中國AI人才回流勢不可擋

▲Zhiding Yu發文回憶他與潘梓正的交集(圖源:X平臺)

潘梓正加入DeepSeek不到2年,該公司便因發布了2款先進且成本極低的AI模型而一舉成名,這一消息導致英偉達市值蒸發了近6000億美元。

潘梓正的選擇,反映了中國AI頂尖人才中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他們拒絕硅谷的工作機會,轉而投身中國的AI產業。在接受Rest of World采訪時,有國內科技行業人士認為,在中國工作生活成本更低、離家人也更近,此外,還有機會在職業生涯早期便擔任重要職務。DeepSeek的團隊中有許多來自中國頂尖大學(如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年輕畢業生和實習生。

在中國的AI行業中,DeepSeek是一個特例,因為它完全由創始人梁文鋒的交易公司幻方量化(High-Flyer)資助。盡管美國禁止中國獲取先進芯片,但DeepSeek背后這些年輕、熱情的科技工作者仍在努力追趕硅谷的科技巨頭。

根據芝加哥智庫MacroPolo發布的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報告,全球近一半的頂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在中國完成了本科學業。中國的大學、國家支持的實驗室以及美國科技巨頭的在華研究機構(如位于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幫助培養了大量本土研究人員

例如,DeepSeek最新R1模型的核心貢獻者Junxiao Song在浙江大學學習自動化,隨后于2015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生導師Daniel Palomar告訴Rest of World,Junxiao Song堅持不懈,且“非常注重數學”。

外媒扒出多位DeepSeek核心成員履歷,中國AI人才回流勢不可擋

▲Daniel Palomar與Junxiao Song的合影(圖源:領英)

當Palomar在領英上發帖感嘆Junxiao Song在DeepSeek的成就時,另一位前學生評論說,Junxiao Song曾被稱為“大師”。Palomar說:“不知何故,DeepSeek吸引了最最優秀的一批人才”。

外媒扒出多位DeepSeek核心成員履歷,中國AI人才回流勢不可擋

▲Junxiao Song在實驗室的外號是“大師”(圖源:領英)

二、高薪自由不賽馬,DeepSeek用硬實力解決算力短缺

有不少美國科技公司雇傭中國實習生從事AI開發工作,這些實習生要么遠程工作,要么在硅谷辦公室工作。一位在美國企業工作的中國AI研究員稱:“中國學生工作非常扎實。”

但當企業向這些實習生提供全職工作機會時,許多人會選擇回到中國,許多中國學生對在美國全職工作并不那么感興趣。近年來,對反移民政策的擔憂也阻止了一些中國工程師移居美國。

早期的中國頂尖科技人才更傾向于硅谷的工作,因為那里薪水更高,并且有機會與世界頂級創新者共事,但越來越多的年輕AI工程師選擇留在國內。隨著中國AI產業的發展,他們也有了更多的機會,可以加入巨頭企業或是大量的明星創企。

DeepSeek吸引人才的方式十分獨特。根據36氪最近的報道,DeepSeek支付的薪酬甚至要高于字節跳動。與許多中國科技公司不同,DeepSeek不鼓勵內部競爭,也不讓工程師長時間工作。梁文鋒在2024年7月接受暗涌采訪時稱,他讓員工自由選擇任務并自由使用計算資源。

梁文鋒認為,DeepSeek正在解決最困難的問題,所以他們對頂尖人才很有吸引力。

在同一采訪中,梁文鋒稱,開源研究讓員工更有自豪感,并提升了公司的聲譽。過去幾周,一些DeepSeek的研究人員在X平臺上獲得了數萬粉絲,他們討論研究方法并分享他們的興奮之情。

當DeepSeek-R1登上大模型競技場(開啟風格控制)榜首時,DeepSeek員工Deli Chan發文感嘆:“難以置信的結果,感覺像夢一樣——我們的R1模型現在位居世界第一(并開啟了風格控制)。我的激動之情難以言表,我只知道我們一直在努力,讓開源通用人工智能成為每個人的現實。

外媒扒出多位DeepSeek核心成員履歷,中國AI人才回流勢不可擋

當DeepSeek登頂App Store后,他在X平臺感嘆道:“這一刻對我來說絕對是非凡的。”

外媒扒出多位DeepSeek核心成員履歷,中國AI人才回流勢不可擋

瓦薩學院教授、研究中國高科技產業演變的Yu Zhou告訴Rest of World,DeepSeek年輕研究人員的熱情讓她想起了2000年代初在北京的第一批互聯網初創公司。當時,中國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受到谷歌和微軟等公司的啟發,最終在國內用更少的資金和更少的頂尖工程師創建了一個科技產業。Yu Zhou稱:“美國認為中國試圖取代美國,但事實是年輕人受到了OpenAI等新技術發展的啟發。”

她認為,如今中國的AI企業家別無選擇,只能直面英偉達芯片短缺的問題,“當沒有資源時,你唯一擁有的就是你的智慧。”

結語:AI人才的流向正在發生變化

曾幾何時,“去硅谷深造,進大廠鍍金”是科技精英的黃金路徑,國內崗位常被視為職業規劃的次優解。去年,在MacroPolo發布的全球頂尖AI人才流向數據中,雖然其中47%的人才本科畢業于中國大學,但最終僅有13%的人最終選擇留在中國工作。我國似乎成為了全球,尤其是美國AI產業的人才“蓄水池”。

外媒扒出多位DeepSeek核心成員履歷,中國AI人才回流勢不可擋

然而,隨著中國AI實力的迅速崛起,美國在吸引AI人才上的優勢已經日漸縮小。或許會有更多類似DeepSeek這樣的本土團隊打造出令世界驚嘆的成果。中國AI人才池,正悄然進行從“蓄水池”到“反應堆”的質變升級。

來源:Rest of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