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陳駿達
編輯 | Panken
智東西2月14日消息,昨日,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正式發布了2024年的杰出會員名單。今年ACM共評選出56名杰出會員,其中共有22名華人學者當選,占比近40%,與2023年的9人相比,當選ACM杰出會員的華人學者數量和比重均實現翻倍。

本次當選的22名華人學者,既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佛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國內外各大高校的教授,也有來自華為、百度的高級技術專家。
據ACM介紹,今年的杰出會員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公司和研究機構,他們在自動駕駛汽車、AI、網絡安全、移動網絡、軟件和許多其他領域做出了貢獻。
ACM杰出會員計劃根據專業經驗和在超出常規的計算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進行評選。要獲得這一獎項,候選人必須在該領域擁有至少15年的專業經驗,并且必須在該領域取得重大成就或產生重大影響。
以下為獲得2024年ACM杰出會員稱號的華人學者的履歷。
1、ZhiPeng Cai
所屬單位:佐治亞州立大學
獲評原因:對于在無線網絡中數據采集、收集、計算和發布方面的貢獻。

ZhiPeng Cai是佐治亞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也是羅賓遜商學院計算機信息系統系的副教授。他在阿爾伯塔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得博士和碩士學位。
他在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100多篇出版物,引用次數超過18000次,其中包括90多篇IEEE/ACM Transactions論文。
2、陳榕
所屬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獲評原因:對于提高分布式系統性能和可擴展性的貢獻。

陳榕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系統軟件、并行與分布式系統。在包括SOSP、OSDI、EuroSys、PPoPP、PACT、ICSE等國際著名會議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并獲得第10屆歐洲計算機系統大會(EuroSys’15)和第36屆國際并行處理大會(ICPP’07)的唯一最佳論文獎。
2004年-2011年期間,他相繼在復旦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3、Yunan Chen
所屬單位:加州大學歐文分校
獲評原因:在健康技術的社會-技術設計的貢獻。

Yunan Chen是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唐納德布倫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信息學教授。
研究領域包括人機交互(HCI)、計算機支持合作工作(CSCW)和健康信息學的交叉領域。
主要對研究如何生成、管理、共享和利用健康信息感興趣,以在臨床和以患者為導向的環境中推動更好的醫療保健。
4、叢高
所屬單位:南洋理工大學
獲評原因:對空間數據管理和時空數據挖掘的貢獻。

叢高是南洋理工大學的計算機與數據科學學院(CCDS)教授,主要研究空間數據管理(空間+X數據系統)、空間-時間數據挖掘與智慧城市、推薦系統和用于數據庫的ML/AI。
他于90年代在天津大學完成學士和碩士學位的修讀,在1999年加入華為,2000年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深造,于2004年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5、Song Fu
所屬單位:北德克薩斯大學
獲評原因:在聯網自動駕駛汽車和邊緣計算方面的貢獻。

Song Fu碩士畢業于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后在韋恩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他是北德克薩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教授,可靠計算系統實驗室的負責人,IEEE高級會員。
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高性能計算、分布式和云計算系統、智能系統、邊緣計算、機器學習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等領域。
6、Zi Helen Huang
所屬單位:昆士蘭大學
獲評原因:對多媒體計算研究做出的貢獻。

Zi Helen Huang是昆士蘭大學EECS學院的教授和ARC未來研究員。她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得學士學位,并在2001年和2007年分別畢業于昆士蘭大學EECS學院計算機科學。她的研究興趣主要包括多媒體索引與搜索、社會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
7、居濤
所屬單位: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
獲評原因:對魯棒網格處理、重心坐標和生物醫學中的幾何計算做出的貢獻。

居濤200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2005年,之后獲得萊斯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計算機圖形學,尤其是幾何建模、網格處理和形狀理解。
他研究的另一個重點是生物醫學應用,特別是用于分析生物醫學圖像和體積的幾何算法。
8、林宙辰
所屬單位:北京大學
獲評原因:對于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的貢獻。

林宙辰是北京大學信息科學中心的教授,主要從事機器學習,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數值優化等方面的研究。
他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Okawa基金會資助,以及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的主席和編委職務,是IEEE和IAPR的會士。
9、羅瓊
所屬單位:香港科技大學
獲評原因:對數據密集型系統及其在現代計算機上的應用所做的貢獻。

羅瓊是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教授。她的研究興趣是大數據系統、并行和分布式系統以及數據密集型應用程序。目前的重點是現代硬件上的數據管理、用于數據分析的GPU加速以及e-science的數據處理支持。
羅瓊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和學士學位。
10、羅夏樸
所屬單位:香港理工大學
獲評原因:對保障區塊鏈和智能合約,以及安卓系統及其應用做出的貢獻。

羅夏樸擁有武漢大學通信工程學士學位和通信與信息系統碩士學位。他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師從張國強教授。之后,羅夏樸在佐治亞理工學院工作了兩年,擔任博士后研究員.
他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移動、物聯網、系統安全和隱私、區塊鏈/智能合約、軟件工程、網絡安全和隱私以及互聯網測量。
11、Chunyi Peng
所屬單位:普渡大學
獲評原因:對基于設備的移動網絡分析和基于聲音和光線的移動傳感的貢獻。

Chunyi Peng是普渡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副教授。此前,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后,擔任俄亥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她以最高榮譽獲得了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的工程碩士和工程學士學位。
Chunyi Peng的研究興趣是移動網絡、系統和安全的廣泛領域,最近的重點是革新5G接入技術、網絡AI、5G/物聯網安全、移動邊緣計算(主要用于自主無人機、車輛和機器人)。
12、Gang (Gary) Tan
所屬單位: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獲評原因:對軟件安全研究的貢獻。

Gang (Gary) Tan?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并共同指導其網絡安全研究學院(INSR)。他從清華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從普林斯頓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他的研究興趣包括計算機安全、形式方法和編程語言。他領導著軟件安全(SOS)小組,該小組廣泛關注將編譯器、編程語言和形式方法技術應用于提高計算機安全。
13、汪玉
所屬單位:清華大學
獲評原因:節能AI加速器的軟硬件協同設計方法。

汪玉,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系主任,IEEE Fellow,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院長。
他長期從事智能芯片、高能效電路與系統研究,共發表論文300余篇,IEEE/ACM期刊文章60余篇,谷歌學術引用22000余次。曾獲得4次國際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及12次最佳論文提名。
14、吳川
所屬單位:香港大學
獲評原因:對云計算中在線資源分配的貢獻以及分布式機器學習系統優化的貢獻。

吳川是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數據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她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獲得了博士學位,并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獲得了碩士和本科學位。
她當前研究興趣涵蓋云計算、分布式機器學習系統、分布式學習算法以及用于老年護理的智能技術。研究特點包括使用優化和機器學習方法對各種網絡系統進行性能建模和算法設計,以及基于相關方法的設計和實現各種系統。
15、夏鑫
所屬單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獲評原因:對經驗軟件工程和用于軟件工程的AI的貢獻。

夏鑫是華為軟件工程應用技術首席專家。加入華為之前,曾擔任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信息技術學院ARC DECRA研究員和講師。2014年他從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為了幫助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提高生產力,他的當前的研究集中在軟件工程的數據科學,即挖掘和分析軟件倉庫中的豐富數據,以揭示有趣和可操作的信息,他采用并定制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分析技術——包括數據挖掘、信息檢索、自然語言處理、基于搜索的算法和程序分析——將被動軟件工程數據轉化為自動化工具和新見解。
16、Yingfei Xiong
所屬單位:北京大學
獲評原因:對程序修復和合成的貢獻。

熊英飛于2009年從日本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9-2011年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工作,2012年加入北京大學,現任新體制長聘副教授、計算機學院院長助理、軟件研究所副所長。
熊英飛的研究興趣是程序設計語言和軟件工程,特別是程序分析、合成和修復。他提出了理論和方法降低程序編寫和缺陷修復的代價。
他的工作獲得MODELS最有影響論文獎,4次獲得ACM SIGSOFT杰出論文獎。他的工作也被工業界采用,比如新一代Linux內核配置項目、燕云DaaS系統、華為公司等。
17、Shouhuai Xu?
所屬單位:科羅拉多大學斯普林斯分校
獲評原因:對網絡安全領域的貢獻,尤其是網絡韌性。

Shouhuai Xu是科羅拉多大學斯普林斯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加洛格利講座教授,是網絡安全動態實驗室(LCD)的創始主任,該實驗室主要研究網絡安全動態框架。
18、殷大偉
所屬單位:百度
獲評原因:對高級搜索引擎和推薦系統研究做出的貢獻。

殷大偉是百度公司的高級工程總監。他負責管理百度的搜索科學團隊,領導百度在網頁搜索、檢索增強生成、代理、視頻搜索、圖像搜索、新聞搜索等方??面的科學工作。
他在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了100多篇研究論文,并獲得8項最佳論文獎(或亞軍),包括KDD、WSDM、ICDM最佳論文獎。
19、Minlan Yu
所屬單位:哈佛大學
獲評原因:用于提高數據中心網絡效率和性能的開發系統和算法。

Minlan Yu是哈佛大學SEAS計算機科學的Gordon McKay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數據網絡、分布式系統、企業和數據中心網絡、網絡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
她也是SRC/DARPA JUMP 2.0 ACE可演化計算中心的助理主任,還與Michael Mitzenmacher教授共同領導了哈佛系統+理論小組。
20、張令明
所屬單位: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獲評原因:對于軟件質量保證及其與機器學習的協同作用所做的貢獻。

張令明是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系的副教授。核心研究興趣在于軟件工程和編程語言,以及它們與機器學習的協同作用。截至目前,他已經發表了100多篇研究論文,h指數超過50。
最近,他的團隊在基于大語言模型的軟件測試、修復和綜合方面建立了多項開創性技術,在業界得到廣泛應用。他的團隊還發布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開源代碼大語言模型(包括StarCoder2和Magicoder),全球下載量超過100萬次。
21、張敏
所屬單位:清華大學
獲評原因:對于在信息檢索研究方面的貢獻,以及在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主編職位上的服務。

張敏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教授,主要從事信息檢索,個性化推薦,用戶行為分析,機器學習等研究領域。她曾獲得多項國家和行業的科技獎勵和榮譽,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并擔任過多個國際和國內的學術組織和會議的職務。
22、張殷乾
所屬單位:南方科技大學
獲評原因:對于云計算和機密計算的側信道安全所做的貢獻。

張殷乾是南方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在2015年-2020年底于俄亥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他的研究領域體系結構安全、軟件和系統安全、分布式系統和應用安全、安全與人工智能、安全系統的形式化驗證等。目標是解決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關鍵領域的可信與安全問題,為數據隱私、智能終端、金融科技、車載系統等應用場景提供技術支持。
完整名單://www.acm.org/media-center/2025/february/distinguished-members-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