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譯 | 王涵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6月9日消息,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道,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6月6日發布的雷克斯·弗萊德曼(Lex Fridman)播客中將目前AI的發展階段稱為“AJI”(Artificial Jagged Intelligence,鋸齒人工智能):“我不確定首創者是誰,或許是卡帕西。”他指向前OpenAI聯合創始人、深度學習專家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

▲播客主持人雷克斯·弗萊德曼(Lex Fridman)與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圖源:YouTube)
技術進步從來都不是線性發展,人工智能(AI)亦不例外。當學術界、獨立開發者與科技巨頭共同推動通用人工智能(AGI),這種尚屬假想、能比肩人類能力的智能形態時,他們正遭遇多重障礙:許多新興模型易產生幻覺、錯誤信息及低級失誤。
一、AI技術的發展并非線性,而是呈鋸齒狀
AJI隱喻著AI發展的鋸齒狀軌跡,既有天才火花,又伴基礎錯誤。卡帕西在2024年發表的推文《鋸齒狀智能》中闡釋:“這個術語描述(反直覺的)現象:最先進的大語言模型(LLM)既能解決復雜數學問題,又會栽在9.9>9.11這類低級錯誤上。”他列舉了大語言模型在井字棋中做出“荒謬決策”、計數障礙等案例。

▲前OpenAI聯合創始人、深度學習專家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在2024年發布推文《鋸齒狀智能》部分截圖(來源:X)
卡帕西提出核心差異:人類從幼年到成年“知識與問題解決能力呈線性協同增長”,而AI的“鋸齒邊緣”既不明晰也難以預測。皮查伊對此十分認同:“你會驚嘆它們的能力,轉眼又發現其犯下數字錯誤或數不清‘strawberry’中的字母R,多數模型在此栽跟頭。我們正處于AJI階段:突飛猛進中夾雜明顯缺陷,但整體仍在快速進化。”
二、皮查伊預測:2030年將迎來AI的多維度進展
皮查伊提到,2010年谷歌DeepMind成立時,其團隊曾預測實現AGI需要20年,皮查伊認為實際耗時可能更長。他還預計,到2030年世界將需要建立AI內容標識系統以“區分現實”,皮查伊說:“我要強調定義本身并不重要,因為屆時多個維度都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進步”是個模糊概念,但皮查伊詳細闡述過AI將帶來的益處。在2024年9月舉辦的聯合國“未來峰會”上,他列舉了AI推動人類發展的四個具體方向:改善母語知識獲取、加速科學發現、緩解氣候災難、促進經濟進步。
不過首先,AI得學會正確拼寫“strawberry”這個詞。
結語:不出現低級錯誤是AI的安全底線
皮查伊引用的“鋸齒比喻”很形象地描繪出了當下AI發展的局勢,同時也提醒我們:大模型的技術迭代不應僅以 “攻克難題” 作為單一評價維度。當模型能夠求解復雜數學方程、生成專業代碼時,我們更需審視其在基礎邏輯校驗、常識性判斷等 “底層能力” 上的表現。
解決高難問題是AI大模型的能力上線,而不出現低級錯誤則是其安全底線。一個在專業領域表現卓越卻頻繁輸出常識性錯誤的模型,不僅可能誤導用戶決策,更會侵蝕用戶信任。
或許,能否精準識別“1.11與1.8的數值大小”“strawberry里有幾個字母R” 等基礎問題,才是更廣泛的普通用戶所真正關心的。
來源: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