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心緣 云鵬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6月20日東莞報道,剛剛,華為六大猛將同臺,聯手進行了一場信息量爆棚的高燃科技盛會。
在今日開幕的華為開發者大會HDC 2025上,華為終端發布鴻蒙HarmonyOS 6操作系統,啟動開發者Beta版本,并首次推出HMAF鴻蒙智能體框架,首批50+鴻蒙智能體即將上線,讓人機交互更自然、更強大、更高效、更協同,并為開發者提供豐富的AI工具。
華為宣布HMOS代碼工坊上架應用市場,鴻蒙電腦IDE DevEco Studio預覽版面向企業開發者開啟預覽,并將于今年7月30日開源倉頡編程語言。
華為終端還公布了鴻蒙生態最新進展,超30000個鴻蒙應用及元服務加速開發中,注冊開發者數量超800萬,同時正式發布面向校園開發者的「鴻蒙星光計劃」。
在方舟引擎的加持下,華為Mate 70 Pro能爽玩《王者榮耀》5小時不充電,連麥語音降噪效果提升90%,嘈雜聲音秒變純凈,引起現場頻頻歡呼。
華為云則重磅發布基于CloudMatrix 384超節點的新一代昇騰AI云服務、全面升級的盤古大模型5.5。
全新盤古大模型5.5有五大基礎模型,包括比肩全球一流大模型的718B準萬億級NLP深度思考大模型、基于盤古多模態大模型的世界模型、升級的預測大模型、升級的視覺大模型、以及科學計算大模型。
同時,華為五大盤古行業思考大模型(盤古醫學、盤古金融、盤古政務、盤古工業、盤古汽車)上線。
面向具身智能領域,華為云推出CloudRobo具身智能平臺,以及CloudRobo具身多模態生成大模型,旨在讓一切聯網的機器本體都成為具身智能機器人。
面向智能體,華為云推出企業級智能體平臺ModelArts Versatile,并通過提供CodeArts Doer軟件開發助手,實現多智能體協同,打造企業級全流程智能研發平臺。全新智能交互數字人平臺MetaStudio,則讓人人都能擁有AI助手。
本次主題演講中,華為六員大將依次登臺: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華為終端BG CEO何剛,華為終端BG軟件部總裁龔體,詳解鴻蒙及全場景智能體驗。
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王云鶴,華為云CTO張宇昕,分享AI與云服務戰績、盤古大模型核心技術創新。
作為華為面向開發者的年度旗艦盛會,大會現場亦展出全球TOP100鴻蒙應用、行業AI創新應用等。
一、鴻蒙HarmonyOS 6來了!首推智能體框架,50+鴻蒙智能體上線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發布全新鴻蒙HarmonyOS 6操作系統。
HarmonyOS全新全場景互聯架構具有三大特點:智感易用,毫秒級低時延,更開放(30+創新特性)。
HarmonyOS 6全新的互聯和智能體驗升級:全場景體驗更易用,時延低達毫秒級,流暢度不斷提升;鴻蒙智能方面,小藝變得更能干,AI能力更開放,開發也更加友好高效。
具體而言,NearLink星閃連接再升級,已覆蓋200+款產品、7000萬+出貨量、1200+國際星閃聯盟成員,實現5倍ICCE車鑰匙定位精度、6倍網關路由傳輸速率、100米設備查找半徑、8kHz鼠標回報率。
鴻蒙應用將“生而智能”,更精準預判用戶需求,快一步實現用戶意圖。鴻蒙智能體還提供了豐富的AI工具,讓開發者更容易打造AI應用。
華為首次推出HMAF鴻蒙智能體框架,賦能鴻蒙應用和元服務智能化升級,具有四大特點:1)更自然,人機交互從GUI向LUI演進;2)更強大,應用具備智能化自主能力;3)更高效,系統級入口實現連續服務閉環;4)更協同,多智能體協同完成復雜任務。
首批50+鴻蒙智能體即將上線,覆蓋工作生活多場景。
余承東宣布:HarmonyOS6開發者Beta,今日面向開發者正式啟動。
6年前,在HDC大會上,華為正式宣告鴻蒙操作系統誕生。余承東說,最難的是構建生態,難度超出想象,大家一起,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他強調,開源鴻蒙是發展最快的開源操作系統,已成千行萬業的數字底座:代碼已超過1.3億行,社區貢獻者接近9000人,軟硬件產品1200款,三方發行版已達69款,覆蓋政務、交通、金融、電力、水利、建筑等領域。
緊接著,余承東展示了鴻蒙全場景智能操作系統。
余承東稱,自2023年9月25日鴻蒙應用正式啟動以來,歷經635個日夜,這是中國科技力量的一次集體沖鋒,創造了“鴻蒙速度”。
比如,鴻蒙注冊開發者數量突破800萬,鴻蒙工具下載次數超110萬,AGC服務月均調用次數1.7億,開發者提交版本數超過27萬次,已完成超過216萬的用戶心愿單,TOP5000應用已覆蓋,滿足用戶99.9%使用時長。
還有400多所高校參與鴻蒙人才培養,6100家企業參與鴻蒙生態學堂·創新實訓營,數十萬伙伴工程師參與共建,40多款華為終端產品搭載HarmonyOS 5,官網月均閱讀和使用開發文檔次數超過840萬……
余承東說,鴻蒙就像一列快車,昂然向前,奔騰不息。
華為已發布鴻蒙闊折疊、鴻蒙折疊電腦、華為Pura80系列、鴻蒙智能手表等最新鴻蒙系旗艦硬件。
余承東宣布:“華為全場景新品,全面進入鴻蒙時代。”
鴻蒙生態已從應用鴻蒙化階段走向了“指數級擴張”的飛輪加速新階段。
余承東說,數以億萬計的伙伴、開發者、消費者與華為一起,實現了“操作系統與應用生態領域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創新”。
超過30000個鴻蒙應用和元服務正加速開發,數量覆蓋政務、醫療、工業等近20個行業。
出境體驗也越發便捷,通過鴻蒙元服務,實現國際航空、出國打車等應用。釘釘、飛書等100+個通用辦公平臺已鴻蒙化,覆蓋超過3800萬家企業。
一年多以來,鴻蒙5打造了70多個系統級創新體驗,累計超9000個應用接入了碰一碰、安全訪問、實況窗等功能。已有超過40款華為終端產品搭載鴻蒙5,系統功能增加260多項。
同時,鴻蒙智選體驗升級,智能硬件生態越發豐富。
合作伙伴們正積極參與共建生態,從適配鴻蒙和接入鴻蒙,走向生態共建的正向循環。
“鴻蒙已進入最好的發展狀態。”余承東總結說。
二、碰一碰照片視頻隨便傳,動動嘴AI智能體全搞定,百米外也能掃碼,一鍵拍攝3D視頻
華為終端BG CEO何剛隨后登臺,進一步深入挖掘了鴻蒙6系統的特點。

互聯、智能、安全、流暢,是鴻蒙6升級的四個核心。
鴻蒙6重點提升了自由分享內容和應用無縫接續的能力。
碰一碰分享支持更立體的光影動態效果,還可以一發多收、多人組隊,應用范圍明顯增加。

此外,華為發布了效果驚艷的“屏幕智感交互技術”,手機頂部只要碰一下電腦屏幕,就可以直接實現手機文件和電腦的互傳,照片和視頻全能傳。

值得一提的是,碰一碰支持雙向傳輸,電腦上編輯好一張圖片,可以一碰傳給手機。
當電腦上多開應用時,手機碰哪個應用,就會與哪個應用互傳,互不干擾,十分靈活。
應用接續方面,碰一下,平板上的小說就可以直接接力到手機上看。
一首歌,可以從手機,接力到手表、PC、平板、電視等各類設備上,直接穿越全場景。

AI方面,我們在華為Pura80系列上已經看到了AI輔助構圖、AI風格化等能力。

基于軟硬結合,端側AI可以實時選擇最佳的構圖方案,指導用戶拍照。

Pura 80系列發布了“小藝看世界”功能,支持實時視覺主動交互,并有語音伴隨指引。小藝可以幫視障人士找到藥瓶、看到面前的各類物品。
華為在AI智能體方面放出大招,首次發布鴻蒙智能體框架(HMAF),包括小藝智能體開放平臺。

鴻蒙智能體框架包括平臺層、協議層、應用和智能體層,其中平臺層包括AI大模型、鴻蒙系統插件、三方MCP插件、智能體安全可信等底層組成部分。
小藝智能體開放平臺上有50多個鴻蒙系統插件,可以實現全場景多智能體協同。
一系列技術和平臺加持下,開發者可以更輕松地在鴻蒙應用中調用AI智能體能力。
比如喜馬拉雅智能體,讓用戶可以通過對話定制播客內容;ChatExcel智能體,讓用戶可以只通過聊天就實現文檔的數據分析;還有大眾點評智能體,用戶想吃什么,可以直接問智能助理,讓AI推薦餐廳和菜品;“碼上飛”智能體,在編程方面可以幫開發者提升開發效率;“深航飛飛”智能體,則可以讓用戶直接語音值機;“微博智搜”智能體,能夠幫用戶總結微博熱點話題。
安全是AI時代非常重要的一環。華為星盾安全架構提升了主動安全能力。比如AI防窺保護功能進一步升級,監測到隱私隱患時會智能隱藏手機信息。

流暢方面,軟硬云生態協同是華為突出的優勢之一,基于方舟引擎和鴻蒙內核的升級,各類應用、頁面、內容的打開、加載速度都更快了。

游戲方面,基于方舟調度引擎的優化,游戲的續航時間有顯著提升。據介紹,Mate 70 Pro在不充電的情況下,可以穩定玩《王者榮耀》手游5小時。
基于方舟多媒體引擎,玩游戲也可以有更好的連麥語音體驗,降噪效果可提升90%,現場演示效果非常驚艷。
何剛特別提到,基于方舟多媒體引擎打通相機和應用,用戶可以直接在100米外掃描50cm的二維碼,掃碼的速度和準確性都有提升。
鴻蒙生態應用也有很多創新,比如用戶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直接停車場付款離場、通過人臉識別在加油站付款,實現車內無感支付。
在Coremail郵件應用中,AI可實現智慧搜索、問答、摘要;在QQ音樂中,AI可實現端側實時聲伴分離;京東基于華為AR Engine實現了厘米級的AR高精度嵌入式擺放。
基于華為方舟引擎中的一系列技術,開發者還開發了一鍵生成3D視頻場景的應用,讓用戶能用3D的方式來記錄生活。

▲用戶只需要對拍攝物體進行簡單環繞拍攝,就可以生成3D視頻,生成需要一段時間。
三、“鴻蒙從來不是其他操作系統的平替”:一次開發多端部署,AI輔助工具提效顯著
華為終端BG軟件部總裁龔體談道,鴻蒙團隊的使命是服務好消費者和開發者,基于Open Harmony的代碼超1.3億行,已解決超過28萬條開發者需求和問題,解決率達到96%。
“鴻蒙從來不是其他操作系統的平替。”龔體說,在產學界陪伴成長下,鴻蒙已擁有超過760個伙伴SDK、超過1100個開源組件庫數量、超過280個產學合作項目。
鴻蒙與開發者一起,參與9000多個應用,提供70多類創新特性,共創易用、安全、流暢、互聯、精致、智能的鴻蒙新體驗。
比如實況窗信息直達用戶,已有60多款應用接入。航旅縱橫使用實況窗后,乘機提醒觸達率提升到93%;統一掃碼功能已有100多款應用接入,實現掃得遠、掃得準;還有安全訪問圖庫,已有超過8000款應用接入,從管權限到管數據,用戶彈窗少。
龔體重點談了開發者非常關心的三個專題:
其一,“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鴻蒙一個系統一個生態,以1套技術、1份代碼,為消費者提供全場景一致性體驗。
華為用軟件系統工程的方法,從底座開始構建9大統一能力,重塑應用開發范式:統一SDK,多個設備使用一套API,降低工程復雜度;統一斷點系統,一個區間一種實現,降低適配工作量,20多種屏幕規格的斷點區間不到6個;統一多端模擬器,一處代碼修改,多端同時呈現;全新多態組件,精致美觀,開發高效。
龔體說,鴻蒙的目標是把復雜留給操作系統,把簡單留給開發者。
以蜻蜓FM為例,代碼復用率高達85%~90%,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4人天完成平板適配,3人天完成雙折疊適配,3人天完成闊折疊適配,3人天完成鴻蒙電腦適配,0人天完成三折疊適配。
據飛書客戶端研發負責人劉晚林分享,通過一套代碼適配鴻蒙全平臺終端,其新增終端適配成本降低70%,一天完成對鴻蒙三折疊的適配,一周完成闊折疊適配,一周完成鴻蒙電腦適配。
WPS亦實現了約50%的代碼復用率。
其二是AI輔助開發。
華為去年推出了專屬鴻蒙開發者的超級助手DevEco CodeGenie,累計生成代碼813萬行,280萬行代碼被采納。
開發者希望獲得一款更強大的鴻蒙AI輔助工具。該助手集聚了高質量的鴻蒙領域知識,通過盤古大模型與DeepSeek多模型融合,形成21億個token的鴻蒙領域知識庫,讓開發者寫出更有鴻蒙味兒的代碼。
58同城利用代碼續寫,續寫采納率達到40%;印象筆記利用問題定位,高頻問題定位效率提升30%;新浪新聞利用UI生成,UI代碼開發效率提升50%。
據58同城移動端架構師劉陽分享,DevEco CodeGenie不僅讓新人上手效率提升75%,也讓有經驗的工程師提升效率,代碼續寫功能使得新開發的附件頁面研發提效43%。
隱私安全方面,這些代碼不會被存儲,也不會被用于訓練。
最后,龔體分享了生態共建進展。
鴻蒙攜手開源社區,開源共建跨平臺框架。攜程、京東、MindMaster等企業已使用該框架,大幅提升開發效率。
攜程用React Native,實現跨平臺代碼復用率達80%,機票首頁性能提升30%;京東用Trao,實現小程序代碼復用率達85%,冷啟動性能對比iOS提升25%;MindMaster用Qt,實現95%的跨平臺代碼復用,核心場景性能提升40%。
據小紅書鴻蒙技術負責人艾德分享,小紅書與鴻蒙正共建三個能力:REDPlay播放器、ImageKnifePro圖片庫、Retrofit-RCP網絡庫。
鴻蒙團隊還對開發資料進行系統梳理,整理出超2000個典型開發場景、120萬行示例代碼,文檔總規模達到1100萬字,更新周期為2周,以更好幫開發者解決實際困難。
龔體宣布HMOS代碼工坊上架應用市場。
同時,華為全新自研的鴻蒙電腦IDE DevEco Studio預覽版,面向企業開發者開啟預覽,這意味著開發者可以使用鴻蒙電腦開發鴻蒙應用。
該工具基于華為智慧化底座,支持多設備并行調測,融入AI輔助代碼閱讀與生成,開發更高效智能。開發環境即運行環境,帶來絲滑流暢的體驗。
此外,華為將于今年7月30日開源倉頡編程語言。這將是中國人自己的編程語言。
四、“華為人形機器人”首秀?業界最大16萬卡集群解決算力焦慮
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上臺前有個“小彩蛋”,在后臺,機器人給他倒咖啡、幫他拿衣服,最后還貼心地提醒他不要忘了帶翻頁器。

不過張平安在隨后演講中明確提到,華為云不做機器人。
登臺后,張平安先按慣例公布了華為云的最新“戰績”:華為云在政府、工業、金融三個市場份額第一,昇騰AI云服務的客戶數超過了1000個,開發者空間人數有110萬。

在全球業務方面,華為云提供云服務、大模型、基礎設施,覆蓋了33個區域。

今天,華為正式發布基于CloudMatrix384超節點的新一代昇騰AI云服務。
在單芯片工藝受限的情況下,華為通過集群架構、通信協議、散熱方案等系統級創新,將384顆昇騰AI芯片、192顆鯤鵬CPU芯片整合為超節點CloudMatrix 384,并在此基礎上提供昇騰AI云服務。
CloudMatrix384超節點實現了“Scale Out最大集群”、“Scale Up最強節點”、“資源使用最優配比”,尤其適合大模型應用的算力服務。

384顆昇騰AI芯片通過Scale-up的網絡全對等互聯,形成一臺超級“服務器”:432個節點,最大支持16萬卡集群,為業界規模最大,可支撐1300個千億大模型并行訓練。

傳統架構的平均單卡吞吐只有600tokens/s、輸出每個token的時間為100ms。而CloudMatrix384超節點單卡推理吞吐為2300Tokens/s,輸出每個token的時間縮至50ms,支持訓推一體靈活調度。

五、盤古大模型5.5來了:準萬億級深度思考模型,世界模型全國首創
今天,華為正式發布盤古大模型5.5,其包括盤古預測大模型、盤古多模態大模型、盤古自然語言大模型、盤古視覺大模型、盤古科學計算大模型。

1、盤古自然語言大模型:最大版有多達7180億參數,在知識與推理、工具調用、數學、開放式對話、代碼、自然科學等方面,與OpenAI o3、谷歌Gemini、DeepSeek-R1、Qwen3等模型基本看齊,在部分測試中有所領先。

張平安特別強調,排名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華為證明了,基于昇騰,完全可以訓練出世界一流的大模型。
他談道,華為云總結30+行業的落地經驗,可提供500+行業場景的黃金數據配比策略,將行業頭部企業的轉型經驗規模化復制,實現大模型訓練開箱即用,希望讓企業不用再重復造輪子,基于ModelArts Studio更高效地做出企業專業模型。
華為云還面向醫學、金融、政務、工業、汽車5個領域,發布盤古行業思考大模型。

2、盤古視覺大模型:300億參數MoE模型的盤古視覺大模型全新升級,是業界最大的視覺模型,包括1個共享專家模型和8個視覺領域專家模型,通過采用如紅外、點云、光譜、雷達、圖像等多維度的智能識別技術,實現復雜場景下的高可靠感知與智能決策。

這款視覺大模型通過跨維度智能識別技術、行業故障樣本生成算法,構建稀有故障庫,提升識別種類與精度,解決了交通、煤礦、電力等眾多工業場景的難題。
分割一切、萬物檢測、圖文對齊、自回歸表征、對比學習表征、深度預測、萬物分類這些能力,盤古視覺大模型均已支持。
3、盤古預測大模型能力升級:采用業界首創的triplet Transformer統一預訓練架構,實現跨模態通用知識學習,進一步提升準確度,并優化跨場景泛化性。
4、盤古多模態大模型:全新發布的盤古世界模型,是首個將點云生成能力應用在行業的世界模型、業界首個支持點云與視頻雙模態同時生成的大模型。
盤古世界模型依托4D交互空間的新技術,可由2D圖片動態生成可交互、可漫游的數字空間,給智能駕駛、具身智能機器人等領域提供數字物理空間,加深AI系統與物流世界的交互。

其實時生成行車畫面的性能已經可以達到30幀/s以上,滿足硬件在環仿真需求。

六、盤古大模型5.5技術解讀:核心能力全面升級,布局未來四大技術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王云鶴對盤古大模型5.5進行技術解讀。
從盤古5.0到盤古5.5,盤古大模型的架構與高效長序列、低幻覺、高效思考、深度研究等核心能力全面升級。
架構層面,華為不僅升級MoE模型,還對原來的稠密模型進行升級,支撐生態伙伴們用好盤古大模型。
1、盤古Ultra MoE(718B)
這是盤古5.5中最大的模型,基于昇騰全棧軟硬件協同打造的國內領先,其架構聯合多個華為內部專業團隊,在昇騰集群上得到最優解,吞吐達到業界最高水平。超節點集群支撐訓練出準萬億MoE大模型,展現出不弱于英偉達訓練的業界競爭力。
昇騰親和訓練系統通過Adaptive Pipe通算掩蓋、EDPB負載均衡、RL Fusion訓推共卡、實現準異步并行等核心技術,實現預訓練MFU超過50%、線性度超過95%,RL后訓練吞吐量超過35k tokens/s。
其推理系統通過大EP部署、FlatQuant、MTP投機推理、TrimR等核心技術,實現每卡2219 tokens/s。
2、盤古Pro MoE(72B)
這是盤古的百億參數模型檔位,采用昇騰親和的MoE架構,能力同規格領先。
近期,盤古大模型首次外部打榜,在SuperCLUE千億參數以內大模型中,排行并列國內第一;智能體Agent持平R1,文本理解和創作達到開源模型第一、總榜第四。
昇騰原生的分組混合專家模型MoGE實現了針對不同芯片的跨設備計算負載均衡,顯著提升效率,實現昇騰300I Duo可推,吞吐量321 tokens/s;800I A2吞吐達到1528 tokens/s,領先業界同規格模型18%。
3、盤古Embedded(7B)
這是一款輕量級模型,采用模型親和漸進式SFT、多維度獎勵RL,學科知識、編程、數學、對話能力優于同期同規格模型。
該模型重點優化長序列和低幻覺問題, 通過自適應SWA、ESA等關鍵技術,顯著減少計算量與KV cache,單步注意力計算降低超過90%。
同時,華為為消解幻覺提出了知識邊界判定和結構化思考驗證的創新方案。
4、高效Reasoning
當前慢思考模型比較熱,如何避免過度思考問題受業界廣泛關注。慢思考需要幾百甚至上千個token,會影響用戶實際體驗。
盤古提出自適應快慢思考合一技術,可根據難易程度自適應切換快慢思考,實現簡單問題敏捷回復,復雜問題通過深度思考方式回復,將思考效率提升至8倍。
另一個關鍵技術是反思投機與壓縮,在精度無損情況下,減少50%的慢思考推理時間。
5、盤古深度研究(DeepDiver)
業界火熱的“深度研究”展現出更強的應用前景。這類Agent面臨諸多挑戰,會影響模型執行效率和準確率。
華為發布開放域的DeepDiver等優化算法,在開放環境實現強化學習訓練,通過長鏈難題合成、漸進式獎勵等關鍵技術,實現更高執行效率,可5分鐘完成10+跳的復雜問答推理,生成10000字調研報告,將工作效率提高50~100倍,進一步使盤古大模型增強自主規劃、自主探索、自主反思的高階Agent能力。
王云鶴透露,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還積極面向未來技術布局,比如擴散大語言模型、動態稀疏比架構、極低比特訓練、空間/物理智能,希望未來帶來更強大的盤古。
七、發布具身智能、智能體、數字人平臺,提升端到端開發效率
會上,華為發布了具身智能平臺CloudRobo。“Robo”后面為什么沒有“T”?張平安特別提到,華為云不做機器人,交給廠家來做,華為云關注云上的算力和智能。

張平安說,他們的目標是讓一切聯網的機器本體都能成為具身智能機器人。
在現場演示中,我們看到基于華為云具身智能平臺的技術,機械臂可以完成一系列高難度操作,對于端子插裝這樣的復雜操作,可以實現90%以上的通用能力。

最后,華為云CTO張宇昕登臺發布了企業級智能體平臺ModelArts Versatile。

基于這一平臺打造的企業級智能體,可以基于分鐘級的工作輸出,達成傳統人工天級的工作成果。
盤古助手也全面升級,Agentic能力讓助手能分析、會執行,可演進。

針對開發,華為云發布CodeArts Doer,據稱其可以提升40%的端到端研發效率、提升40%代碼采納率,漏洞感知和修復達到分鐘級。

面向數字人開發,華為云發布了智能交互數字人平臺MetaStudio,數字人讀音準確率在99.9%以上,支持主動喚醒、任意打斷,問答響應時延在2s以內。

目前,華為云聯合行業ISV打造的數字人,已覆蓋超過10個行業的60多個業務場景。
結語:鴻蒙“補魂”,盤古“筑智”,打造國產AI能力底座
無論是云、AI還是鴻蒙生態,華為都正火力全開。
華為打造了國產AI能力底座,降低AI應用開發門檻,通過鴻蒙與盤古,分別加速用戶體驗、行業生產力的互聯智能,推動中國AI生態繁榮向新。
鴻蒙是以全國產自研打破歐美操作系統壟斷,盤古全棧AI大模型實現了從模型算法到開發工具鏈的自主創新,避免“卡脖子”的華為云昇騰AI云服務則為企業提供充沛、靈活的算力底座。
這場科技盛會,展示了華為在“自主可控”道路上的硬實力:通過整合“端-邊-云”的全棧優勢,利用系統工程創新,實現整體效能領先,并將技術進步運用到優化用戶體驗與行業智能化中。
啃下無數硬骨頭,終得“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些華為的驕人成績,離不開華為工程師們的付出,也離不開整個生態圈的共創與托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