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作者 | ?ZeR0
編輯 | ?漠影

芯東西7月2日報道,6月30日,南京連接與RISC-V MCU芯片設計公司沁恒微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

沁恒微成立于2004年5月,注冊資本為6324萬元,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是王春華,控股股東是江蘇沁恒。

該公司是一家基于自研專業接口IP、內核IP構建一體化芯片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主要產品包括USB/藍牙/以太網接口芯片和連接型/互聯型/無線型MCU,產品側重于連接、聯網、控制,已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沁恒微“青稞”RISC-V通用系列產品概覽

全球范圍內,USB橋接芯片核心廠商主要包括FTDI、Silicon Labs(芯科科技)等,國產廠商以沁恒微為主。

2022年~2024年,沁恒微的合計營收為9.43億元,凈利潤為2.35億元,凈利潤占營收的比例為24.92%。

此次IPO,該公司擬募資9.32億元,圍繞自主IP體系,重點投向3個研發產業化項目——即USB芯片項目、網絡芯片(藍牙、以太網)項目、全棧MCU芯片項目

一、三年累計營收逾9億,凈利潤為2.35億

沁恒微的主要產品包括接口芯片互連型MCU芯片兩大類。

該公司堅持“先打IP地基、再建芯片高樓”的研發策略,在“一核三接口”及配套協議棧、系統軟件方向上,全面整合了多年積累的IP與研發經驗,并逐步融合投入產業化應用,形成了現階段的產品體系。

2022年、2023年、2024年,其營收分別為2.38億元、3.08億元、3.9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59億元、0.72億元、1.04億元,研發投入分別為0.61億元、0.68億元、0.76億元,均穩定增長。

▲2022年~2024年沁恒微營收、凈利潤、研發支出變化(芯東西制圖)

同期,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3.32%、58.82%、57.51%,呈下降趨勢。這主要因為受到產品銷售結構影響,近三年,其藍牙、以太網、MCU芯片增長率均高于毛利率相對較高的USB芯片,拉低了主營業務毛利率。

不同產品由于成本、下游應用、市場競爭情況不同,毛利率存在差異。一般來說,沁恒微USB芯片的毛利率約70%,以太網毛利率在35%-45%左右,藍牙毛利率大致在35%左右,MCU 毛利率近兩年維持在45%左右。

根據不同產品類型,沁恒微的對標可比公司有所差異。

2024年,沁恒微與可比公司的主要經營數據對比如下:

報告期各期末,沁恒微存貨的賬面價值分別為0.96億元、1.03億元、1.40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23.46%、20.73%、21.01%,存貨規模隨業務規模擴大而逐年上升。

二、USB橋接芯片收入國內第一,“青稞”MCU芯片出貨超億顆

沁恒微的主營業務突出,接口芯片以USB、藍牙、以太網三大接口為主,各類產品收入均保持逐年持續增長。

其中,USB是該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深耕的優勢領域,收入占比較大,但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剔除PD、HUB等類型后,其USB橋接芯片出貨量分別為3680.80萬顆、4028.56萬顆和4848.58萬顆,全球銷售額排名8-9位,全球市占率約為4%,中國市占率約為13%。

根據 QYResearch《2025-2031全球與中國USB橋接芯片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調研結果,2022年-2024年,按全球市場主要廠商USB橋接芯片銷售收入市場份額排名,沁恒微是全球第九國內第一

沁恒微的互連型MCU將處理器與連接技術融合,是增長較快的產品,收入及占比快速提升,報告期最后一年占比超過15%。

該公司主要產品技術跨度較大,核心技術形成的產品收入占比超過90%,收入占比70%以上的芯片產品使用了沁恒微自主研發的內核,且占比逐年提升。

沁恒微第五代精簡指令集“青稞”內核的芯片累計出貨超億顆,按照RISC-V開放指令集規范自主設計,對標市面主流的境外Arm Cortex-M系列內核,體現出一定的性能指標優勢以及較強的靈活優化能力和產品差異化特色。

一般而言,整芯產品受限于總線架構和外設資源,實際得分略低于裸核得分。下表為沁恒微青稞RISC-V產品與行業龍頭意法半導體同級別Arm內核產品的實測數據。

按內核來源不同,沁恒微的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有三部分:

有別于從第三方購買IP再整合組裝MCU/SoC芯片的常規模式,沁恒微的產業化路徑是首先進行底層關鍵技術研究,形成自主IP體系,再根據萬物互聯的發展趨勢,一體化構建接口芯片和互連型MCU等芯片產品。

該公司多維度自主IP體系克服了單一技術方向的局限性,使其跨接口的芯片產品得以進入歐美廠商主導的細分市場。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沁恒微共有160名研發人員,占總員工人數的57.9%;與其子公司合計擁有已授權專利144項,共有95項發明專利、44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外觀設計專利、53項軟件著作權和76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

沁恒微專注于連接技術與微處理器研究,已形成10項核心技術,包括微處理器內核技術、USB技術、藍牙技術、以太網技術、協議棧技術以及系統應用技術,橫跨芯片底層關鍵IP到應用端軟件生態。其技術部門構成與主要職能如下:

三、去年賣出近3億顆芯片,中芯國際是最大供應商

2024年,沁恒微主營產品的產量為3.28億顆,銷量為2.92億顆,產銷率為88.85%。

不同類型的接口芯片價格存在較大差異。

其USB芯片的單價1-2元/顆左右居多,以太網單價普遍5-10元/顆,藍牙單價2元/顆左右,MCU單價2-3元/顆左右。

同類芯片的不同細分型號產品,單價也會有較大差異。例如USB中的功率傳輸(PD)類芯片單價較低,一般低于1元;大部分橋接類芯片的單價大多在1.5-7元/顆,某些帶有文件讀寫等復雜功能芯片單價可達10元/顆。

2022年、2023年、2024年,沁恒微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收比例分別為10.28%、15.05%、14.15%,下游客戶群體廣,銷售集中度低。

同期,該公司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額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為 80.43%、76.28%及 76.36%,集中度相對較高,主要系晶圓制造、封裝測試領域的供應商本身集中度較高所致。

沁恒微的晶圓供應商主要為中芯國際、韓國Key Foundry、華潤上華、聯華電子等,與主要供應商的合作較為穩定。

其所有新研發的芯片均無需從第三方購買處理器或關鍵接口技術授權。

四、董事長合計控股94.57%

沁恒微的控股股東為江蘇沁恒,實際控制人是其董事長、總經理王春華,有1家全資子公司和1家分公司,無其他控股或參股公司。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江蘇沁恒直接持股56.04%的股份,是單一第一大股東。

本次發行前,王春華通過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并通過江蘇沁恒、異或合伙間接持有公司股份,合計控制公司94.57%股權,控制權集中度較高。

沁恒微的前十名股東及持股情況如下,其中包括1名國有股東南京市產業發展基金(SS)。

王春華出生于1976年12月,為中專學歷,1995年到1999年在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留校擔任教員,2000年到2002年常州市華超計算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CTO,2001年到2002年任南京華蘇資訊CTO,2003年到2020年任沁恒電子總經理,2008年到2021年任江蘇沁恒總經理,2004年5月創辦沁恒微并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除控股股東江蘇沁恒、實際控制人王春華外,其他持有發行人5%以上股份的股東為異或合伙。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沁恒微現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其他核心人員及其近親屬直接或間接持有其股份的情況如下: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核心人員最近一年從沁恒微及其關聯企業領取收入的情況如下:

結語:一手鞏固USB地位,一手力推RISC-V生態

依托自主IP體系,沁恒微的USB接口芯片、低功耗藍牙芯片、以太網接口芯片和青稞RISC-V MCU等核心技術產品不斷豐富,產品布局持續完善。

該公司計劃通過上市,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加快超高速USB4、高速率網絡通信、高性能青稞RISC-V內核等芯片技術的研發升級和產品的持續迭代。

同時,沁恒微擬進一步研發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應用特化、運行AI模型的多層次青稞RISC-V處理器,以響應MCU高性能和AI化的發展趨勢,鞏固并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