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前瞻(公眾號:robot_pro)
作者?|??許麗思
編輯?|??漠影
機器人前瞻7月27日報道,這兩天,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2025WAIC)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舉行。走進展館,一股充滿賽博感的機器人浪潮撲面而來,現場設置了別具特色的「WAIC里 技能大舞臺」:人形機器人點亮各項技能點,在文藝站、修理鋪、小吃街等場景中熱火朝天炫技,完成打鼓、舞龍、書法、煮串、剝蛋、調飲品、做美食、搞維修等精細化操作。
人形機器人現場提筆研墨,用毛筆寫下“福”字,身后還有幾個機器人一邊打鼓、一邊舞龍助威。

有的機器人現場當起維修工,有的則可以打造一場沉浸式流水線生產體驗。

機器人打起麻將來,也是有模有樣。

臺前這些機器人的炫酷技能展示,背后不少有百度智能云的身影。在2025WAIC上,百度智能云AI基礎設施入選了大會重點創新成果,將以算力、平臺到應用的系統級能力,推動更多具身智能企業產品應用的深度落地與創新突破。
百度副總裁袁佛玉在大會現場發表演講,一語點破了百度智能云的具身智能布局邏輯:要先做好兩大角色,技術賦能者與場景鏈接者。
憑借著長期以來在數據采集、大模型、場景等方面的深厚沉淀,百度智能云先從機器人底層技術架構入手,幫助企業解決在數據、訓練、推理等方面的挑戰,又加速打通了機器人從實驗室到場景應用的最后一公里。這使其不僅成為大多數主流具身智能企業落地大模型的選擇,更成為產業發展的加速器。
一、破解具身智能數據瓶頸,全面加速具身模型開發
人形機器人在WAIC大會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的背后,離不開來自真實世界的數據集支撐。但當前具身智能產業正卡在數據稀缺的節點上:一是機器人所需要的真實世界數據還沒能形成足夠的規模,二是行業未形成統一規模的數據采集、標注規范,大量真實世界的原始數據無法直接用于模型訓練,數據集質量參差不齊。
而百度智能云的破局思路,是把老經驗用在了新賽道上。在自動駕駛、互聯網等領域,百度智能云沉淀了多年的專業化、規模化數據采集與標注能力以及相關配套的數據一體化平臺軟件,恰好能夠將這些經驗與能力復用到具身智能領域。
百度智能云所打造的具身智能數據采集標注方案,支持文本、語音、圖像、人像、道路等多模態數據采集,具備數據清洗及分類、2D/3D障礙物標注、BEV感知數據等標注能力,涵蓋人形具身智能產品、機械臂等多本體類型,支持遙操作和慣導動捕。目前,百度智能云在具身數據采標服務商,已成為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云廠商。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傅利葉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等都采用了百度智能云的數據采集標注方案,今年上半年,天工機器人勇奪全球首航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也離不開百度智能云所打造的這套數據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智能云還攜手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建設百萬量級的高密度、高質量、高通用性數據集,打造世界最大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和訓練基地,進一步解決行業真機數據稀缺的問題,尤其是機器人操作能力方面。

參會的人形機器人們大炫在各種場景中的復雜操作,這是一個復雜的大腦、小腦協同執行任務的過程,不僅在底層AI算力上面臨挑戰,還涉及了感知、理解、決策、控制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運用。
袁佛玉介紹,百度智能云正全力支撐多家企業的具身模型研究工作,不止提供云上算力,還針對具身VLA模型、多模態VLM、世界模型等做了大量訓練和推理加速工程優化工作。
具體來說,百度智能云是云廠商中第一家在GPU算力平臺上全面適配三個主流開源VLA(RDT、π0和GR00T N1.5)的廠商,助力企業算法工程師快速開啟VLA技術路線探索。
在具身大腦能力構建上,百舸AI異構計算平臺能夠讓企業在探索世界模型時,訓練性能上高于社區版本20%以上,推理性能高于社區版本30%以上,且還在持續優化中。在典型的多模態VLM上,百舸訓練和推理均相比社區版本提升10%以上。
針對具身大模型開發的差異化特點,百度智能云還著力于優化長序列性能和多模態訓練架構,與賽道企業一起共創面向具身操作大模型、世界模型的更優AI基礎設施(AI Infra)能力。
二、無需追求“六邊形戰士”,場景應用加速機器人迭代進化
在WAIC現場,可以看到很多機器人在工廠、快遞站、小吃攤、咖啡店等各種各樣的場景中執行操作任務。這也確實是近來各大廠商的重心所在:加速推進機器人在產業上落地,講述機器人進入工業生產線、商業服務場景的故事。
“在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的場景化應用落地上,行業認識到,大家無需追求一個六邊形戰士產品,才推向場景落地。”袁佛玉說。
機器人不用等到能做好所有事才出發,能先進入真實場景中做好一部分事情,反哺技術迭代進化,再從適應單一場景走向適配多類場景。這樣的小嘗試即便不夠完美,但終將能成為機器人未來掌握通用能力的基石。

所以比起追求“六邊形戰士”式的全能產品,目前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技術能力與場景的匹配點。針對具身智能行業,百度智能云憑借著多年在TO B端的深耕,積累了教科研、康養、制造、物流、能源、商業、生命科學等各行業場景方企業。
比如,在教科研行業,百度智能云覆蓋全國500多所高職高專院校,在AI人才培養課程、AI賽事等方面建立了廣泛合作;在能源行業,其與電網、石油石化等企業,在輸電通道、變電站、油氣場站等業務巡檢中已廣泛合作;在商業服務行業,其與瑞幸、海底撈等大型連鎖企業開展業務數智化升級合作。
之前,百度智能云還與智元機器人達成戰略合作,聚焦科研教育場景,打造教科研與產業落地的機器人開發平臺,后續將建設覆蓋工業、農業等更多行業的聯合生態解決方案,實現雙方技術鏈路和商業優勢的有效結合。
這些場景嘗試的共同邏輯,都是讓機器人在現實世界里摸爬滾打,邊干活邊學習。袁佛玉提到,百度智能云會與更多具身智能企業攜手,以“具身智能機器人+行業”的解決方案模式,在各行業場景中推廣落地。助推具身智能機器人這一新興科技產品,跨越鴻溝。
三、結語:從技術落地到生態共建,百度智能云的具身智能長期主義
人形機器人被認為是有望連接起線下實體與線上世界的重要基礎設施。7月以來,人形機器人行業延續了上半年融資熱潮,還在融資節奏和資金體量上全面提檔,幾乎可以說是“一天一輪”,各路大廠、國資都在加快布局這一賽道。
在這場關乎未來的技術競速中,百度智能云圍繞具身大腦、運控小腦、具身數據集建設、整機本體研發四大領域,助力企業具身智能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高效推動機器人從實驗室邁向現實世界。當技術迭代進化、場景不斷拓展,產業生態愈發成熟,具身智能邁向人機共生新紀元的腳步,正被穩穩推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