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AI前瞻(公眾號:zhidxcomAI)
作者 | 江宇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8月25日報道,近日,微信在“快訊”頁面內悄然上線一項AI實驗功能:“AI播客”。不同于傳統音頻播報形式,它引入了雙人AI主播對話的形式,將地方新聞、政策動態等內容轉化為更具交流感的“語音快訊”,目前功能仍處于灰度測試階段。
該功能入口隱藏在微信“快訊”合集頁內。若用戶平時很少點開公眾號,“快訊”可能會自動出現在公眾號列表頁頂部;若經常瀏覽公眾號內容,則需手動在搜索欄中輸入“快訊”,進入合集頁后點擊右上角“聽快訊”按鈕,即可開啟AI播客。
音頻播放過程中,兩位AI主播通過對話形式復述新聞內容,語氣自然,語序節奏接近真實對話,整體聽感更像一段輕松交流。
快訊的內容來源主要為各地官方媒體發布的政策通稿等結構化新聞,在播報過程中AI會對原文信息進行拆解重組,保留要點的同時降低理解門檻,適配用戶通勤、家務等“耳朵空閑”的場景使用需求。
此前,微信就已在公眾號后臺提供AI語音克隆功能,支持創作者上傳語音樣本訓練專屬AI音色,實現“本人朗讀”效果。

而此次AI播客則更進一步:相比此前以朗讀原文為主的“聽全文”功能,AI播客引入“對話解讀”的方式,讓聽感更接近日常交流,為信息消費場景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微信為何選擇“快訊”作為首發場景?一方面,該頁面匯聚的內容多為官方稿件,具備高穩定性和低誤解風險;另一方面,快訊原本定位即為“高頻率、短文本”的信息快線,與AI生成的短播內容形式天然契合。在AI能力尚處測試期的階段,這類內容既能作為微信穩妥的練兵場,又切中了用戶對“快速過目新聞”的潛在需求。
結語:AI正在改寫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
“聽快訊”或許只是個開始。微信在語音交互路徑上的探索,正在悄然將公眾號的“碎片信息”重新打包,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個性化的“私人播客”——由AI主播為用戶串講好友動態、長文觀點、熱點話題,利用每段耳朵空閑時間完成一次“信息捕捉”。
對于信息過載的用戶而言,下一個爭奪注意力的入口,或許正藏在耳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