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程茜
編輯 | 漠影
吳彥祖來百度云智大會了!
AI吳彥祖化身英語陪練與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總裁沈抖現場來了一場英文對話,這位陪練老師能自如應對中式英語,還能流暢回應復雜長難句。
智東西8月28日報道,今天,在百度云智大會上,百度智能云宣布了針對AI落地熱潮的一攬子更新。
百度百舸AI計算平臺5.0在網絡、算力、推理系統以及訓推一體系統上實現全面升級,昆侖芯超節點正式啟用;百度智能云千帆4.0提供超150個模型,升級多模態RAG、企業級MCP服務,打造以Agent為核心的一站式企業級服務平臺。
基于慧播星數字人能力和技術打造的AI吳彥祖,就是百度智能云在此之上構建的開箱即用的Agents。除此以外,百度智能云一見視覺大模型平臺還正式發布了一見·工序合規分析能力,允許用戶零門檻生成SOP規則、AI技能開發周期縮短至幾分鐘、操作過程實時提醒,讓Agents堪比“AI老師傅”。

AI落地走向深水區:一方面,大模型的能力進化與開發工具鏈的完善,使得Agent走向規模化應用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企業對AI落地的需求已經從嘗鮮轉向降本增效的剛需。
在此基礎上,百度智能云瞄準千行百業,包括基于慧播星數字人技術的AI數字員工天團在能源、制造、營銷等領域的落地,以及一見視覺大模型平臺圍繞著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為企業提供了效果好、性價比高的落地方案。
沈抖提到,大模型的應用會徹底改變行業格局,而Agent就是智能時代的核心,其“封裝的是智能,交付的是結果”,所以企業從生產到經營的各個環節將會被Agents接管創造價值,或許將來每個場景、每個崗位都可能會有幾個、幾十個Agents。
AI云基礎設施的價值正在被重塑。
一、AI吳彥祖現場實時互動,一見合作三一能源工廠
百度智能云在此次云智大會上,直接亮出了AI在服務營銷、工業場景的亮眼落地實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大場景也是AI易于快速釋放價值、直擊行業痛點的核心場景。
首先是百度智能云基于慧播星數字人技術的AI數字員工天團又擴容,招聘顧問、課程顧問、營銷顧問、促銷專員、還款助理、產品經理、汽車銷售七位顧問,串聯起了智能營銷領域的業務痛點。
話不多說來看實例,在云智大會現場,沈抖和AI吳彥祖就進行了實時互動。
1分鐘的中式英語發音、糾錯,30秒的復雜長難句理解,都沒有難倒AI吳彥祖,其不僅識別出“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是中式英語句式,還給出了正確的翻譯說法。

這正是百度智能云為AI教育創企雅識教育開發的“吳彥祖數字英語陪練”。據沈抖透漏,AI吳彥祖背后是百度自研的端到端語音語言大模型和慧播星數字人技術等一整套AI能力,以及百舸提供算力支持,使其在與用戶交互過程中幾乎零延遲。目前,百度數字員工已經在超100個行業落地。
未來,針對內容營銷領域的數字員工,百度智能云還將在小紅書上實現智能創作、精準分發與數據閉環。內容電商方面,未來數字員工營銷內容創作平臺還可以實現視頻翻譯、URL轉視頻等操作。
其次是工業場景,百度智能云升級了一見視覺大模型平臺,這也是其在工業領域布局八年的拳頭產品,新增了工序合規分析能力。
這一功能也在云智大會上現場展示了應用細節。
可以看到,一見可以基于用戶上傳的伺服控制器加熱器組裝正確操作視頻,自動分析、拆解工作步驟,從而生成相對應的AI技能,幾分鐘內就能生成一個包含復雜工序的AI Agent,效果堪比有多年經驗的工人。
在現場,沈抖現場組裝了“邊緣計算盒”,當他裝反風扇時,一見就會及時預警操作錯誤提醒糾正。
今年4月百度智能云就在Create大會上正式發布一見5.0,實現了一句話生成專業級視覺AI應用,此次再度將工業領域AI應用生成的門檻進一步降低。
據沈抖透露,一見平臺已經在3C、裝備制造、餐飲連鎖等行業場景落地,大幅提升了產品直通率。其中,在餐飲業幫助連鎖企業實現操作合規率提升10%、制造業與鋼鐵企業合作實現95%的分割準確率、能源領域減少75%的人工巡檢工作量。
這些演示案例指向一個核心共識:AI要真正深入企業,可用、好用才是關鍵。
二、Agent走向規模化應用,效果、成本是核心標的
這正是百度智能云在當下AI真正深入企業,于企業核心業務發揮實際價值的最新解法。
一方面,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Agent已經成為大模型落地應用里面占據主導地位的最主要實體,其已經從最初做簡單的任務,進化到可以完成更復雜的任務,甚至于多個Agent交互協作。
另一方面,Agent幾乎已經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基建,且企業的核心需求正在從嘗鮮向為結果付費,這也使其對AI落地的效果與成果的關注度與日俱增。
在這背后,深入洞察企業在落地部署AI時,隨著落地階段不同、業務場景多元以及外部技術更新迭代表現出的動態需求變化,成為大模型提供商在當下激烈競爭中突圍的關鍵。

百度智能云AI與大模型平臺總經理忻舟談道,據他們觀察,企業對于AI落地第一看重的是效果能不能達到應用要求,第二看重的是成本,在保證效果好的同時兼顧高性價比。
以一見平臺為例,當下制造業企業個性化定制的需求越來越多,小批量、多批次的生產模式成了常態,但企業的痛點在于訂單類型變化,生產工序就要跟著變,中間流程出錯就會影響產品質量。而此前的小模型時代,工廠內部想要實現類似于電器控制器組裝操作的AI應用,往往需要2~3個AI工程師耗時數周,現在企業基于一見平臺將這一流程縮短到了分鐘級。

沈抖稱,此前企業內部的流程都是圍繞著人去設計和優化,而現在基于Agent的能力,可以從結果出發重塑整個流程,使得這一系統更加主動、靈活。
與此同時,在服務營銷領域,百度智能云從2010年就開啟布局,從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研究,到AI對話平臺的應用,再到大模型時代重構數字員工產品等,其正將真實業務場景中積累的用戶需求與在AI領域的積累相結合,從而契合企業對AI落地效果、成本的需求。
在AI落地初期,企業可能會由于嘗鮮而弱化對高成本的敏感度,一旦進入規模化應用,企業在性能之外會更聚焦于部署成本、數據安全等方面,因此為結果付費也成為企業選擇技術平臺的核心考量因素。
如今,百度智能云已經圍繞著企業的核心訴求,構建起了支撐AI落地的核心矩陣,圍繞著算力、模型、數據和工程能力這四大AI云核心要素,以百度千帆、百度百舸為底座,數字員工、一見平臺等為工具,推動AI應用商業化落地。并且沈抖宣布,今天起,百度智能云將打造云智一體、智能優先的新一代云基礎設施。
三、百度智能云卡位AI落地前排,數字員工、工業巡檢潛力應用爆發
從云智大會上AI吳彥祖與三一能源裝備制造的案例,我們看到了AI落地在當下的應用價值,同時也窺探到了AI與場景深度融合后的應用潛力。
百度智能云聯手雅識教育打造的AI吳彥祖案例,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其深入到更廣泛的應用場景的可能性。
如在企業端,尤其營銷領域,AI明星代言人可以實現品牌營銷的全場景滲透與業務轉化鏈路閉環,從拍廣告宣傳片、海報,向與用戶實時進行交互的口語老師、銷售顧問等擴展。
此前,明星IP與AI技術的結合往往會面臨合規風險,基于百度慧播星數字人技術的數字員工的出現,可以規避此前的風險,同時提高數字人Agent的營銷轉化率。
最后在用戶生態層面,AI明星數字員工可以構建起高粘性、場景化的用戶互動生態。
對于工業場景,AI在重資產、高復雜度的工業場景落地價值凸顯,其不僅能替代人工完成重復繁瑣的工作,還有望解決人工難以覆蓋的高精度、高時效需求任務。
其將工業場景的“老師傅經驗”轉化為可量化、可復用的AI工具,避免了人才流失導致的技術斷層、經驗復用難,同時讓中小廠商也能通過AI獲取頭部企業級的工藝能力,以低成本接入AI工具,推動工業場景的AI普惠。
如今,據沈抖透露,百度智能云已經服務了超過65%的央企客戶和超過46萬家企業,打造了130萬個Agents。

面向未來,AI落地的競爭或許并不僅僅圍繞著模型參數、基準測試分數,而是朝著其在企業業務中的適配與可擴展性發展,沈抖提到,所有計算產生的智能都會被封裝進Agents,參與價值創造和交付。這正是百度智能云當下探索AI落地的核心思路。
結語:百度智能云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
追求Agent可用、實用、好用已成為大模型企業和業務端企業的共識,更成為AI商業化落地的核心評判標準。
百度智能云正通過基礎設施的系統性優化,將這一共識轉化為可落地的技術能力,為AI應用商業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展望未來,正如沈抖所說,當價值的創造方式被重構,產業鏈也會進化,AI就會進入真正的“超級周期”,而今天,我們正站在這個超級周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