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AI前瞻(公眾號:zhidxcomAI)
作者|江宇
編輯|漠影
智東西AI前瞻9月9日報道,昨日,冪律智能推出首款具備真實任務交付能力的AI律師Agent“吾律”,可在合同審查、起訴狀起草、律師函蓋章、勞動仲裁申請等多個法律場景中獨立完成專業任務,直接生成具備法律效力的正式文書。
不同于傳統法律AI以搜索、問答為主的模式,吾律更像是一個能真正“能辦成事”的智能法律助手。用戶只需要一句簡單的訴求,比如“對方欠我120萬”,它就能明白接下來該做什么,包括寫好函件、電話通知、準備證據和出具蓋章文件。
該產品由冪律智能打造,90后創始人涂存超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核心團隊也都出自清華背景。冪律已獲得紅杉中國、源碼資本、藍馳創投、智譜AI等機構多輪投資。
一、不只是問問法條,吾律開始“接活干事”了
很多人接觸過的法律AI產品,大多只是“回答問題”的工具,比如告訴你哪個條款適用、某種情況是不是違法,但一旦涉及寫訴狀、準備材料、送函催收,用戶還是得親力親為。
吾律不僅能理解問題,還知道怎么往下推進,并且能把事情一步步辦完。這背后的能力來自幾個方面。
首先,吾律掌握了大量的真實法律材料:超過一億份的法院判決書、幾百萬條法律條文和海量合同樣本,能幫它更準確理解用戶的訴求。
其次,它不是停留在“問答”層面,而是搭建了一整套流程,比如催款時,它會自動安排起草函件、確認發件方式、準備后續起訴文書,全流程閉環。
最后,它還能根據不同行業的常見風險,提供專門的提示和模板,像制造業會特別強調設備驗收條款,互聯網公司則會重點檢查隱私協議,吾律都能識別并處理。
二、AI跑流程,文書、蓋章、發函一步不落
拿追債這個場景來說,傳統流程中,不光函件得找律師起草,跟進溝通也全靠人工,既費時又難留證。而吾律在這個環節上實現了基本全自動。用戶只需要說明對方是誰、欠多少錢、有哪些證據,系統就能起草一份內容完整、措辭嚴謹的催款函,并通過郵件和AI外呼電話同步發出,電話錄音還會自動歸檔,后續要訴訟時可直接用作證據。
如果對方是“老賴”,用戶還可以直接讓吾律查信用,輸入身份證號后,它就能反饋對方是否被列入失信人名單,為后續的追款行動提供參考。

▲核實是否為失信被執行人(圖源:冪律智能)
在民間借貸場景,吾律也支持定制化操作,比如生成正式蓋章的催款函,系統還能自動幫用戶計算逾期利息、生成標準格式的維權文書。

▲計算逾期利息(圖源:冪律智能)
在其他典型法律場景中,吾律的處理方式也更接近一個專業團隊。
比如在商標侵權等風險發生后,用戶只需描述情況,系統就能起草并生成帶公章的律師函,PDF格式文書可下載留存,還會短信提醒用戶及時查看。以往這個流程至少要三天才能走完,現在幾分鐘內就能完成。

▲起草并生成帶公章的律師函(圖源:冪律智能)
再比如勞動仲裁的場景,如果沒證據、不會寫文書、流程搞不清,吾律會一步步引導用戶補充關鍵信息,比如入職時間、工資標準、是否打卡等,幫用戶把申請書寫得清晰、合規,訴求明確、證據匹配,避免因內容混亂被仲裁機構退回。

▲生成仲裁申請書和證據目錄(圖源:冪律智能)
在準備起訴材料方面,用戶上傳合同、溝通記錄等證據,吾律能識別出每份文件的用途和順序,并自動按法律格式生成起訴狀與證據目錄,確保內容符合法院要求,法條引用也不遺漏。

▲生成民事訴訟狀和證據目錄(圖源:冪律智能)
合同審查同樣是吾律的應用場景。上傳合同后,用戶可以告訴它希望重點關注哪些條款,它不僅會標出明顯問題,還能識別一些“看起來沒毛病,實則藏陷阱”的表達,比如付款后不得主張質量問題這類字眼。它還能按用戶指令修改措辭、換成分期付款條款,并返回修訂版word文檔,審查準確率也已達到中高級律師水平。

▲合同審查后,返回修訂版word文檔(圖源:冪律智能)
三、從清華博士創業起步,七年融資五輪
吾律由冪律智能推出,該公司長期聚焦法律科技領域,成立于2017年,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涂存超創立,團隊也多來自清華背景。

▲冪律智能創始人兼CEO涂存超(圖源:冪律智能)
迄今,冪律智能已完成五輪融資:
2018年3月獲得天使輪融資,金額約為千萬元人民幣,投資方為北京華宇科創私募基金;
2019年12月完成Pre-A輪融資,由IMO Ventures、紅杉中國、線性資本投資;
2021年4月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6000萬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源碼資本、紅杉中國、線性資本、經緯創投、廣州華宇科創;
2023年3月又獲得來自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融資;
2023年12月完成8000萬元Pre-B輪融資,由藍馳創投領投,源碼資本、紅杉中國、線性資本、智譜AI、杭州天谷等機構跟投。
結語:AI律師讓大眾都“有章可循”
從各種場景的使用來看,吾律讓原本得靠專業團隊才能搞定的事,普通人也能處理清楚。它把法律服務做成了一種標準流程化的服務,不再靠個人經驗和手動操作,用戶說一句“我工資被拖欠了”,它就能一步步把材料、流程和主張都準備好,直到把文書交到用戶手里。
從“提供建議”走向“交付結果”,這或將成為法律服務領域被AI撬開的一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