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漠影
9月18日,馬克·扎克伯格在其年度盛會Meta Connect大會上戴著最新款AI眼鏡小跑進場,一口氣發布三款AI眼鏡,卻遭遇現場演示“翻車”不斷:AI答非所問、腕帶操控失靈,讓觀眾大跌眼鏡。

▲扎克伯格在演示新款AI眼鏡
幾乎同一時間,大洋彼岸的中國杭州科技企業Rokid樂奇,不僅在國內首發大賣,更在美國紐約、新加坡舉辦海外發布會,并迅速登頂Kickstarter消費數碼榜首,5天狂賣4萬臺。
兩者隔空對決的,正是首款帶屏AI眼鏡。這場看似巧合的時空交錯,實則是中美AI智能眼鏡賽道競爭格局逆轉的縮影。

▲帶屏AI眼鏡Meta Ray-Ban Display(左)與Rokid樂奇眼鏡(右)
曾經被視為行業“假想敵”的Meta,在本次推出帶屏AI眼鏡Ray-Ban Display之后,如今卻被海內外網友評價“趕不上快速迭代的中國創企”。短短一年間,攻守易形。
中國創業公司公司,以深耕AR領域十余年的“小而美”的Rokid樂奇為例,正憑借硬核的產品力,完成從對標到反超的關鍵一躍。
繼無人機、人形機器人之后,AI眼鏡,正成為又一張中國走向全球的創新名片。
一、輕49克,強一整代,中美AI眼鏡隔空對決
Meta Connect大會無疑是XR領域的年度盛會。今年,扎克伯格重磅推出了被其稱為“史上最強”的首款帶屏AI眼鏡——Ray-Ban Display。
這款產品首次搭載了單眼彩色顯示,配合肌電信號控制的Neural Band神經腕帶,試圖以“雙手揣兜也能操控”的交互方式驚艷全場。然而,現場演示故障頻發,而發布內容也被不少產業人士評價“似乎打不過國產AI眼鏡”。

▲Ray-Ban Display產品圖
就在前后腳,來自中國的Rokid樂奇眼鏡則交出了一份硬核的市場成績單:正式發售5天,全渠道銷量突破40000臺;9月產能迅速排滿,一鏡難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產品不僅在國內熱銷,更通過美國紐約發布會、Kickstarter眾籌14天突破200萬美元等海外動作,成功打入美國、新加坡等主流市場,展現出強大的全球吸引力。

▲Rokid樂奇眼鏡使用場景圖
這場隔空對決,核心是產品力的直接較量。將雙方旗艦產品Rokid樂奇眼鏡與Meta Ray-Ban Display對比,差異立現:
1. 顯示技術: Rokid樂奇采用“雙目顯示”,為用戶提供更完整、更沉浸的視覺體驗;而Meta則僅為“單目顯示”,信息呈現的廣度和自然度稍遜一籌。
2. 重量與佩戴: Rokid樂奇將包括顯示、攝像頭、音頻在內的全套功能集成于僅49克的鏡體中,佩戴輕盈無感;Meta Ray-Ban Display則因加入顯示模塊重量達到69克,對日常佩戴的舒適性提出更大挑戰。
3. 功能完備性: Rokid樂奇內置了從實時翻譯、提詞器、導航、AI識圖到“看一下支付”等豐富功能,并支持實時導航,是一個功能較完備的AI助手。Meta則嚴重依賴外置的Neural Band腕帶來實現復雜交互,功能完整性和便捷性受限。
4. 價格與市場: Rokid樂奇國內售價3299元人民幣,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了高端功能。Meta Ray-Ban Display搭配腕帶售價799美元(約合人民幣5675元),價格門檻高出近一倍。
這場正面PK,已非單一產品的勝負,而是中國AI硬件產業鏈整體崛起的縮影。
從早期的“百鏡大戰”到如今頭部品牌在與國際巨頭的較量中顯現優勢,中國AI眼鏡產業正從跟跑轉向并跑,甚至在產品定義和用戶體驗上開始領跑,變為“全球消費級爆款的制造者”。
二、從對標到反超,全球AI眼鏡格局在一年內被改寫
誠然,Rokid樂奇只是一家小而美的創業公司。但如果把Rokid樂奇與Meta放在一起,回望過去幾年的發展時間線,我們會更加對中國AI眼鏡的追趕速度感到驚嘆。
2021-2023年:Meta試水,Rokid樂奇蓄力。 Meta與雷朋達成合作,先后推出Ray-Ban Stories和強化AI功能的Ray-Ban Meta,主打時尚與基礎AI交互,不帶顯示,后者銷量突破200萬臺,初步教育了市場。
此時,Rokid正專注于AR技術積累和產品定義,為厚積薄發做準備。
2024-2025年:Rokid樂奇發布即領先,Meta倉促應戰。 2024年11月,Rokid樂奇首發帶顯示的AI眼鏡——Rokid樂奇眼鏡,憑借雙目顯示、49克超輕重量和全面的AI功能,迅速樹立了帶屏AI眼鏡的新標桿。
而Meta在2024年9月僅展示了一款成本高達1萬美元、不對外發售的Orion概念機。面對競爭壓力,Meta將原計劃2027-2028年量產的帶屏眼鏡提前至2025年9月發布,但產品形態(如重量、單目顯示)顯得不夠成熟。
2025年9月:分水嶺確立。 Rokid樂奇眼鏡完成大貨正式發售,并基于用戶反饋持續優化軟件體驗。而Meta的首款帶屏眼鏡則被現場演示意外“揭短”,顯示出其在技術穩定性和產品成熟度上仍需時日打磨。

▲Rokid樂奇眼鏡使用場景圖
短短一年時間,Rokid完成了從追隨到領跑的轉身。這一進程清晰地揭示了兩家品牌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
Meta策略:潮流驅動。 Meta擅長通過品牌聯名(雷朋、Oakley)和頻繁更新ID來保持品牌熱度和時尚屬性,但在核心AI功能和硬件體驗上迭代不及預期。其策略更像是“科技潮牌”。
Rokid樂奇策略:產品驅動。 Rokid樂奇是中國智能硬件創業公司的典型代表,更專注于產品本身的快速迭代和體驗優化。例如,其翻譯功能支持89種語言、響應時間小于1秒并支持雙向顯示;提詞器可無級調節顯示位置和大小;與高德地圖深度合作的導航智能體實現了抬頭可見的AR導航;從鼻托設計到音頻模式、夜景HDR、支付方式等,逐一解決用戶痛點。
當然,潮流屬性并非Rokid的短板。其經典的黑色鏡框設計兼顧了普適性,并且與知名眼鏡品牌BOLON眼鏡(暴龍)的戰略合作早已布局,預示著其在潮流領域的補強只是時間問題。
但歸根結底,在智能眼鏡發展的當前階段,可靠、好用、解決實際痛點的產品力,遠比潮流聯名更能贏得用戶的長期信賴。
三、AR技術沉淀與產業鏈生態支撐:Rokid樂奇的反超邏輯
一家員工數百人的中國創業公司能夠與國際巨頭掰手腕,并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長達十余年對AR賽道的技術深耕所形成的深厚壁壘。
與資源雄厚的科技大廠不同,Rokid樂奇則是一家“小而美”的創業公司,這意味著其要更加專注,將有限資源集中于關鍵技術的突破上。從早期一體式AR眼鏡到自研全棧XR操作系統YodaOS,再到攻克衍射光波導等核心技術,Rokid積累了完整的技術棧。
正是這種對技術的死磕,使得其能將顯示、音頻、攝像頭、AI助手等復雜功能集成于49克的極致輕量機身內,被業界評價為“螺螄殼里做道場”。
中國強大的大模型生態也為Rokid樂奇提供了助力。 Rokid樂奇眼鏡兼容通義千問、DeepSeek、豆包等國內領先的大模型,使其能快速實現AI功能的適配與優化,形成了軟硬件協同優勢。
反觀Meta,盡管自有Llama模型,但小扎在本次Meta Connect大會上一次也沒提Llama。其在硬件與AI的深度融合與敏捷迭代上,似乎并未展現出預期的高效率。
此外,中國強大的智能硬件供應鏈和高效的研發體系,為Rokid樂奇等企業提供了快速將技術轉化為成熟產品的沃土。而Meta雖起步早,但在供應鏈管理和研發效率上可能受制于其全球架構,導致產品從概念到落地的周期較長,容易錯失市場窗口。
正是有自身AR技術積淀、AI生態及產業鏈支持,圍繞Rokid樂奇眼鏡的權威認可也接踵而至。
海外知名科技博主在評測中稱Rokid樂奇帶來了“未來已在眼前”、“AI+AR全球化時刻來臨”的體驗。

▲海外知名科技博主體驗Rokid樂奇眼鏡
海外權威市場研究機構Yole Group在其最新的報告中,已將Rokid樂奇列為全球AR市場四大主要玩家之一。

▲Yole Group報告將Rokid樂奇列為全球AR市場四大主要玩家之一
結語:繼無人機、機器人后,AI眼鏡成中國科創新名片
回顧無人機、機器人賽道,中國廠商已經在全球市場證明了自己。而今,智能眼鏡正成為下一個“中國科技名片”。
Meta在資本、品牌、生態上的優勢不可小覷,但從今年的市場表現來看,它更像是被迫“加速”的追趕者。而Rokid樂奇,一家本土創業公司,則憑借十余年的技術沉淀、供應鏈效率和對用戶體驗的打磨,在一年時間內實現了從追隨到反超,在國際巨頭的優勢領域打開局面,這是中國科創精神的充分體現。
未來,隨著蘋果、三星等科技翹楚的入局,這一賽道還將愈發激烈。但可以肯定的是,Rokid樂奇眼鏡已經率先證明:在AI+AR融合的下一代計算平臺上,中國廠商完全有能力引領潮流。
AI智能眼鏡,正在成為繼無人機、機器人之后,中國科創走向全球的新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