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譯 | 陳駿達
編輯 | 李水青
智東西10月13日消息,AI領域的人才戰爭再次升級!昨日,據《華爾街日報》爆料,由前OpenAI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創立的初創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證實,其聯合創始人Andrew Tulloch已離職并加盟Meta。
此次的《華爾街日報》的爆料中未提到本次Meta成功挖走Tulloch的具體薪酬細節。不過,在上一次試圖挖走Tulloch的接觸中,扎克伯格給Tulloch開出了可能高達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2億元)的薪酬包,卻遭后者拒絕。
據知情人士透露,Tulloch已在一則內部消息中確認了離職消息。Thinking Machines Lab的發言人在聲明中稱:“Andrew因個人原因決定尋求新的方向。他的貢獻對公司初期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對他所建立的基礎深表感謝,并將堅定地繼續推進我們共同開啟的事業。”

▲Andrew Tulloch(圖源:Andrew Tulloch個人網站)
Meta為何對挖走Tulloch這件事如此執著?這或許與Tulloch此前在Meta工作期間展現出的能力有關,尤其是他對PyTorch這一深度學習領域重要框架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2011年,Tulloch在悉尼大學以一等榮譽畢業并獲得數學專業大學獎章,并在2012年就加入了Meta的FAIR(Facebook AI Research),擔任工程師,專攻機器學習系統。

▲Tulloch的教育經歷(圖源:領英)
之后,Tulloch于2014年在劍橋大學獲得數理統計學碩士學位,然后繼續在FAIR任職。在FAIR期間,他的工作重點是PyTorch。Tulloch在個人博客中分享,自己曾經大幅提升PyTorch在GPU上的推理性能,還對Torch深度學習庫做了清理。
前Facebook產品與工程副總裁、曾與Tulloch共事的Mike Vernal稱:“他(Tulloch)絕對被公認為一個天才中的天才。”
2022年底,ChatGPT一炮而紅。Tulloch在同期離開了已經工作了11年的Meta,于2023年加入了OpenAI,負責機器學習系統以及GPT-4o和GPT-4的預訓練。
今年2月,他和Mira Murati、翁荔等人一起離開,聯合創辦了Thinking Machines Lab。
此番重歸Meta,Tulloch或許有望憑借自己在OpenAI等公司打造大規模機器學習基礎設施的經驗,為Meta的下一代AI模型構建好穩固的“算力地基”。

▲Tulloch的職業經歷(圖源:領英)
而對Thinking Machines Lab而言,Tulloch的離職無疑是一個重大損失。這家AI創企該公司在今年2月份成立時吸引了超過20名前OpenAI工程師加盟,包括多名OpenAI前高管,并在成立后幾個月內完成了20億美元融資。
Thinking Machines Lab被視為當前愈發封閉的美國AI研究圈子中的清流,他們強調開放科學,計劃定期發布研究論文、代碼和技術博客,以促進AI研究的共享和協作。
該公司不只是追求讓AI模型“越來越強”,也希望推動AI在可解釋性、可定制性、協作性方面的研究,這可能對未來的AI技術發展和應用產生深遠影響。
今年8月,《華爾街日報》曾爆料稱,在Meta收購Thinking Machines Lab失敗后,扎克伯格今年夏天親自接洽了十多位Thinking Machines Lab員工。
扎克伯格通過電子郵件和WhatsApp親自邀請AI人才到他家共進晚餐,并推介Meta的“超級智能”愿景。Meta為部分頂級研究員開出了超過1億美元的薪酬方案。不過當時Thinking Machines Lab中無人最終加入Meta。
Thinking Machines Lab憑借扁平化的管理風格、學術機構般的文化和創始人Mira Murati的高情商與謙遜作風凝聚起團隊,抵御住了Meta的首輪挖角。而聯合創始人的離職,或許會動搖剩余員工繼續留在Thinking Machines Lab的決心。
盡管《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稱,Tulloch曾收到一份價值高達15億美元的Meta薪酬包,但Meta發言人稱這一說法“不準確且夸張”,并稱薪酬與股票表現掛鉤。目前,Tulloch在Meta的新職位尚未公布。
結語:挖走50+頂尖AI人才后,Meta“超級智能”愿景仍存疑
Meta近年來加大AI投入,計劃今年在資本支出上花費高達720億美元,主要用于擴建數據中心和訓練AI模型。公司近期推出了AI視頻生成器,并將其整合進Meta AI應用中。
隨著OpenAI、Anthropic、谷歌、Meta等公司在AI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頂尖AI人才的已經成為行業競逐的重要資產。通過高薪挖角方式,Meta已吸納來自主要競爭對手的50多位核心AI人才,意圖加強其在全球AI競賽中的地位。
不過,Meta這支頂尖AI人才隊伍已經曝出不少爭議,從頻繁的組織重組與戰略方向搖擺,到員工流動的不穩定性,再到與Meta其他AI研究部門間的內部沖突,這些問題已成為影響Meta能否真正兌現其“超級智能”雄心的潛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