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國仁
智東西英國斯特拉特福報道,11月17日晚,在位于英國倫敦郊區的斯特拉特福小鎮,莎士比亞的誕生之地,智東西受邀觀摩了一場與眾不同的戲劇表演,莎翁名劇“暴風雨(the Tempest)”在英特爾、知名影視特效工作室Imaginarium和RSC(莎士比亞皇家戲劇團)三方打造下,實時戲劇舞臺表演呈現出堪比阿凡達的現場效果,背后是如何做到的?智東西對三方負責人進行了深入采訪,一探究竟。
整場表演從晚上7點延續到晚上10點,包含中場休息延續將盡3個小時;對年輕一代來說,觀看莎士比亞戲劇現場表演,就好像國內年輕人觀看國粹京劇一樣,雖然前面對表演的劇目“暴風雨”劇情做了不少了解,但現場對劇情的理解仍然是懵逼的狀態,但結合現場實時呈現的數字特效,還是十分驚艷。
緣起:當經典戲劇碰到最新黑科技
先說下背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生卒時間是1564~1616年,今年是其逝世400周年,在這個大背景下,RSC(莎士比亞皇家戲劇團)聯合英特爾、知名影視特效工作室Imaginarium打造一臺結合新技術的戲劇表演,所選的劇目暴風雨是莎士比亞最后一部完整的戲劇,也是經典代表作,同時由于劇情有神話色彩,魔法、精靈等元素正好可以借助實時渲染的3D視頻投影營造出逼真的3D表演效果。
走訪莎翁出生地:斯特拉特福小鎮
斯特拉特福小鎮距離首都倫敦70多公里,是世界大文學家莎士比亞的出生地,18歲之前,莎士比亞都在這里成長、求學,由于語言文字天賦好,作為學霸到首都發展,集演員、導演、劇作創作與一身,最終成為影響世界的大文豪。
斯特拉特福這個小鎮很小,大部分房子都是16世紀的老房子,磚木結構,包括我們居住的酒店樓道也都是走起來咯吱咯吱響,在這個小鎮莎士比亞成成為一道標簽,小鎮分布有莎士比亞家的三處房產,現在都是莎士比亞紀念故居,供游人參觀;同時以主要演繹莎士比亞戲劇為主的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在小鎮上擁有三個劇院,也都有1百多年歷史。
劇院內不能拍照,特點和國內的舞臺劇表演廳有很大不同,一般內場看臺有3層左右,圍繞中心表演舞臺圓形布局,舞臺和觀眾的距離很近。
暴風雨(the Tempest)到底講的什么故事?
暴風雨整個劇情是一個大圓滿結局的劇情,充滿復仇、寬恕等元素。
借用經典劇評的描述,莎士比亞的最后一部杰作暴風雨中,有著神話般的幻想,充滿了傳奇色彩,用大自然的風景和神奇變化來化解人世的糾葛。在表達了對人生的樂觀精神的同時,莎士比亞也有意識地向自己的戲劇創作生涯告別。
《暴風雨》一劇描寫米蘭公爵普洛士彼羅爵位失而復得的經歷,他在任的時候,把政事托付給他弟弟安東尼奧。安東尼奧對權力起了狂妄的野心,勾結那不勒斯國王,徹底奪取了政權。他下令把普洛士彼羅和他女兒米蘭達放在一條小船上,既無帆篷,又無桅檣,也不帶補給,任其漂流,實際上是想殺害他們。
幸虧一個好心腸的大臣貢柴羅在船上放了些食物和衣服,使他們得以存活。更使普洛士彼羅高興的是,還 帶上了他那些寶貴的書籍,憑著這些書籍,他可以運用多年研究所掌握的法術,他們父女來到一個荒島上,普洛士彼羅憑借魔法,制服了妖怪,并召集 了一批精靈為自己服務,為首的叫愛麗兒,生性愛淘氣,極勤快,呼風喚雨樣樣來得,之后在精靈的幫助下,普洛士彼羅通過一場暴風雨制服了安東尼奧和那不勒斯國王,并重獲爵位,數字化實時渲染技術主要運用在捕捉動作并渲染了數字化角色精靈(Ariel)。
技術與戲劇表演的結合幕后故事
在與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數字開發部負責人 Sarah Ellis、英特爾客戶研究總監及新媒體專家 Tawny Schlieski、Imaginarium工作室負責人 Ben Lumsden幾位的交流中,探討了這項科技和傳統技術結合的幕后故事,Imaginarium工作室曾擔當過電影猩球崛起的特效制作。
三方合作起源在2年前,反復的技術嘗試、演員表演配合經歷了18個月的時間,最后呈現出來現在的效果。整個技術實現的核心邏輯是: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實時捕捉到演員的動作、表情等數據;實時傳輸到后臺的4臺裝配有英特爾至強i7處理器的工作站中,經過視頻處理服務器的實時渲染,再通過現場27臺高精度的投影儀投射到舞臺上。
最后呈現的效果看點包括:1、整個舞臺通過數字化渲染的投影包圍,可以隨時呼風喚雨。2、數字化虛擬形象通過投射在舞臺中間可以升降的薄紗幕布上,形成虛擬和現實融合出現的效果。3、真實的演員表演和虛擬的數字化形象進行實時互動。
簡單地來說,我們可以把這個最終呈現的效果同阿凡達的3D效果對比,電影阿凡達在拍攝時也是在虛擬空間拍攝,后期合成,不同之處在于,阿凡達是錄制好后經過后期處理呈現出來,而暴風雨這次是實時將虛擬數字化角色在舞臺表演中呈現。
以下是幾個核心的問題,直接問答呈現:
問:演員的動作、表情數據是通過什么方式獲取和傳輸的,運用了英特爾的哪些技術?
答:英特爾的酷睿i7至強處理器有用到,對整個實現的四個系統同時有支持。分別是1)、從服裝上的感應器。2、軟件處理器。2)、解決數據的冗余處理器(主要為了降低延時)。4)、數據中心處理后,再將視頻圖像傳給投影設備。
問:整套解決方案增加的成本高不高?
答:成本投入一定是更大的,但三方合作不僅僅是錢的投入,更多的是技術分享,以及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紀念的特殊想法的實現(對具體的財力投入沒有公布明確的數字)。
問:這些技術會推廣到更多場景嗎?
答:未來會推廣,但關鍵看戲劇故事的情節,對制作人、對公司都是很有啟發。不過后面補充說,在2017年會在倫敦推出這樣的戲劇表演。
問、這算不算增強現實(AR)技術的運用?
答:首先肯定不是虛擬現實,可以算是AR或者MR,但是RSC的制作人認為這不僅僅是用到虛擬現實,還是用到很多視覺的技術,比如投影。
問:實時渲染的難點在哪?和電影的差別在哪?
答:電影是3D的,在一個空間,但現場表演還涉及到投影等技術等運用,投影技術的進步會對此產生較大影響。
問:后臺運用了多少臺工作站進行處理?立體投影怎樣實現的?
答:有4臺服務器在處理器。
問:立體投影方式是怎樣實現的?運用了多少設備,投影介質是什么?怎樣變成一個整體。
答:運用了27個高清投影設備,介質類似蚊帳的材質,能夠承受光,同時可以穿透光線。同時有一個專門的視頻服務器,對此做了很多創意設計。
問:合作的意向到達成,中間經過了多長的時間?
答:2年時間,最開始的時候想法是讓演員在臺下表演,18個月之前決定還是讓演員在臺上表演。演員需要練習6~8周,表演精靈的演員從4月份就開始穿著現在的表演服進行練習。從中經歷的經典瞬間太多了,至少有成百上千個點的突破,RSC的演員也是經過無數次的訓練去適應技術的效果。
問:如何一句話來評價這次技術上的突破和對藝術的結合?
答:1)Imaginarium工作室Ben:數字化的表演一樣精彩和激動人心。2)Intel公司Tawny:RSC把科技作為一項工具,越來越吸引人。3)RSC公司Sarah:莎士比亞的戲劇是每一個人的戲劇,通過技術讓戲劇被更多人去了解,特別是新的年輕觀眾。
融合技術的更多想象力與運用
去年智東西也曾拜訪過微軟HoloLens和沃爾沃汽車在汽車研發、零售上的運用,應該說目前在前沿科技的商業化嘗試中,海外公司仍然走在前列,一方面是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另一方面也是在財力、人力方面要有持續的投入,英特爾和莎士比亞戲劇的結合是另一個例子。
在探訪觀摩這次科技與技術的結合故事中,最后RSC(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這位負責人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莎士比亞的戲劇是每一個人的戲劇,通過技術讓戲劇被更多人去了解,特別是新的年輕觀眾。”在中國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京劇這樣的傳統表演藝術,能夠通過數字化科技讓觀感、體驗得到全面升級,也一定會讓年輕一代人更有興趣。
在前一天接受全球媒體采訪中,本劇的導演Gregory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自然屆是魔法,科技也是魔法”,科技正在利用自身的魔法能力改變很多事情,很多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