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曉寒

“我是個網紅。”在對禾賽科技CEO李一帆進行采訪的一個多小時里,這是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

(配圖為李一帆在馬桶上為IEEE期刊拍攝的作者封面)

在我的印象里,網紅要么是腿長腰細圓錐臉的妹子,要么就是極具逗比精神的男屌絲——一個天然氣檢測與激光雷達公司的CEO卻跟我說他是網紅!?

不過自動駕駛畢竟是目前最具有科技感的創業領域之一,而激光雷達又是高級自動駕駛幾乎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件。在這樣一個高技術含量的領域里,非主流網紅李一帆和他背后的禾賽科技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拿出了國內首款可上路實測的32線激光雷達,并在展會上進行了公開展示,在業內引起了一個小小的轟動。

清華學霸變身硅谷網紅

與李一帆見面的時候,他剛從河北回到北京,并且稍后還要趕著飛回上海,當時的時間略顯倉促。看到他的第一眼,李一帆正坐在三元橋地鐵站的一個咖啡廳里,一邊使勁地往旅行袋里塞他剛買的新款MacBook,一邊淡定地喝著檸檬咖啡。

那是一個棕色真皮質地的旅行袋,看起來很高檔,里面塞滿了李一帆此行的各類衣物與日化用品,不過很顯然——這個袋子幾乎放不下一個帶著包裝盒的Mac了。

“我要是一天見不夠5波人我就覺得是在浪費生命。”喝完檸檬咖啡騰開了另外一只手后,李一帆終于把他的新電腦塞了進去。很明顯,這個身高1米8,穿著黑色毛呢風衣的男人對待工作就像是對待他的旅行包一樣,能塞就要把它塞滿。

這也正如他在美國的那七年時光。

2007年,在清華讀大三,且是校學生會副主席的李一帆收到一家硅谷公司的邀請,該公司愿意資助他去美國進一步深造——包括研究生與博士期間的學費,但前提是需要在該公司工作兩年。

這是一家從事半導體行業機器人研發制造的公司,而李一帆在這家公司的工作就是參與設計半導體機器人。完成兩年的工作后,李一帆繼續接受該公司的資助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讀了個機器人博士,搗鼓的是人體增強用的機械外骨骼。

李一帆的研究方向是智能穿戴機器人的控制識別系統,說的具體點就是寫一套算法來分析外骨骼上各個傳感器的的數據,從而判定使用者是走路、跑步還是上樓。在測試期間,李一帆都是像上圖這樣無比猥瑣地抱著筆記本跟在測試者的身后擺弄電腦,并且中間還需要另外一名同學幫他拎著數據線。

在學習與工作之外,李一帆也沒有忘記盡情享受他在美帝的快樂時光,登頂優勝美地、與商業大佬聚會、黑色星期五時在商店外露宿、買一輛老車橫跨美國,甚至,甚至是做了一顆全球最大的(電動)鉆石!…幾乎常人能夠想到或是想不到的生活方式與玩法,他在美帝都干過,就是深受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毒害。

(配圖為李一帆自駕橫跨美國的路線)

大概2012年開始,李一帆將他在美國的這七年里的照片組成了一個相冊,取名為《我在美國的第一個七年》,并發布在了人人網上。也許是剛好Touch了一部分屌絲群體對 “精彩”留學生活的向往,李一帆這個相冊在人人上引起了轟動,累計有2萬次的分享以及150萬次閱讀量,而李一帆也霸占了人人網人氣之星第一名的寶座長達數月,還曾在一天內收到過上萬個好友申請。

創業:從硅谷到上海

在中國文化中,有能力才華的人是應該去創立一番事業的,在其他公司的工作的意義除了填飽肚子,更多的是在為以后的創業積累經驗。

李一帆是如此,他的另外兩個好基友孫愷與向少卿也是如此。李一帆剛到美國的時候,孫愷和向少卿正在斯坦福讀研究生。彼時,孫愷師從美國工程院院士、全球知名光學專家漢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激光能量分布的算法檢測空氣中的成分,而向少卿在研究生畢業后則直接去了蘋果公司,參與設計了五代iPhone的主電路板。

(從左到右依次為孫愷、向少卿、李一帆)

2013年,李一帆博士畢業,拿到了西數的offer,出任首席工程師一職。

“不過這個首席并不是只有一個,我才剛畢業。”還沒等我張嘴問,李一帆就讓我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原來美國文化里的首席并不是最厲害的意思。

而在這之前,李一帆與向少卿已經入伙到了由孫愷發起成立的創業項目中,為了向硅谷圣地圣何塞致敬,他們將自己的公司取名為禾賽科技,孫愷是董事長、向少卿為CTO,而李一帆則出任CEO。當然,這家伙最后還在一次硅谷的聚會上迎娶了同樣在美帝留學的白富美。

“為什么我是CEO?因為CEO要負責融資啊!即懂技術又有朋友的人才能夠把我們的項目給投資人講明白啊。”李一帆淡定的說道, “至于技術問題,有孫愷和向少卿兩個人哪輪得上我?”

2014年,由于國內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與創業環境,禾賽團隊全體放棄在美國的工作與移民機會,將總部搬回上海。得益于孫愷和向少卿在斯坦福光學實驗室的經歷,禾賽科技拿到了斯坦福上述通過激光能量分布進行氣體檢測的專利授權,以此為基礎開發出了一套天然氣檢測儀,并成功拿到了國內最大的民營燃氣集團的訂單。

“與市面上最有名的同類產品picarro相比,我們的產品在檢測范圍、檢測效率上都更具優勢,且成本只有對方的一半。”眼下,天然氣檢測設備每年能夠給禾賽帶來數千萬元的營業收入。

除了車載的檢測設備外,禾賽科技于2015年還開發了一款手持式的激光甲烷檢測設備,在2016年又與大疆一起開發了全球首款無人機載燃氣安檢系統。

(配圖為禾賽科技的無人機載燃氣安檢系統)

德國之行與激光雷達

隨后的事實證明,空氣與天然氣檢測設備的生意撐不起禾賽團隊想要創立一家能夠改變世界的偉大的公司的野心,團隊開始尋求新的方向。當然,由于團隊一直都在與激光打交道,他們將最終的方向鎖定到了自動駕駛汽車用激光雷達方面,因為這個領域的技術難度夠高——這就意味著藍海市場,另一方面市場前景也足夠廣大——汽車與交通行業都有著上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這些分析誰都會,但是眼前最大的問題是汽車廠商們準備何時將激光雷達搭載到量產車型上去。”李一帆的考慮不無道理。雖然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核心硬件,但是僅靠谷歌、Uber、福特、寶馬等公司些自動駕駛測試車,激光雷達賣不出去幾個。

“我們現在看到的汽車都是五年前設計的,所以你需要弄明白未來兩三年的高端量產車是什么樣子的。”提起未來幾年的汽車,李一帆很自然的想到了汽車工業的圣地——德國, “但是一個創業公司的CEO想要與體量巨大且略顯傳統的汽車巨頭們建立聯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早在2013年禾賽科技成立之初,李一帆就接受過創業邦的專訪,還上過一期封面。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創業邦的封面除了能夠給他老媽拿來作為炫耀的資本之外,還間接幫助他促成了今年的德國之行。

今年年初,創業邦的一位高管告訴李一帆說柏林政府組織了一場亞太柏林周的活動,想邀請一位創業者演講,但是有幾個條件,一是來自中國,二是英文好,三是創業項目符合德國人的調性(精密儀器、機械部件等)——這幾乎就是為李一帆量身訂做的舞臺。

雖然嘴上說著不想去,但是李一帆的身體卻很誠實。在借口沒錢爭取來了柏林政府的差旅補助之外,他還覺得不能浪費這次德國行的機會,必須要挖來一些消息。

(配圖為李一帆在上述亞太柏林周活動上演講)

“與高層不好接觸我找基層人員總行了吧。”仗著自己在清華大學、斯坦福以及硅谷等地的數千好友,李一帆在出發前瘋狂的在社交網絡上發送消息,尋求引薦中國籍德國車企工程師認識,巔峰時候一周竟然要發三條。

最后的結果至少對得起他網紅的稱號,李一帆要到了300多名在德國車企、供應商、科研院所、高校里工作的中國籍工程師、科學家、研究生的聯系方式,其中最夸張的是某公司的一個辦公司里四名中國員工,他們四人竟然同時被多個朋友引薦給李一帆認識。

在上述找到的300多名朋友中有100多名與禾賽未來的方向直接相關。他在柏林一待就是一個多月,陸續見了其中的50多位。

“50位,包括整車廠、供應商、高校、研究機構等多個領域的從業者。與這么多人面對面地聊過之后,你就什么都明白了。”出于對德國公司法規的尊重,李一帆不愿過多地談及這次德國行的細節,也沒有透漏到底是與哪些車企的工程師有過接觸。

但是公開資料顯示,2017款的奧迪A8即將搭載來自IBEO的8線激光雷達,而這款車型也有可能將是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并能夠實現NHTSA Level 3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量產汽車。

從德國回來后,李一帆知道這件事情不能再等了,應該立即上馬。

首個公開測試的國產激光雷達

2016年10月底,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舉行,禾賽科技除了展示了之前的天然氣檢測設備外,還直接拉出了一輛頂著32線激光雷達的藍色奧迪A5。

(配圖為禾賽科技展出的32線激光雷達)

“如果你是蘋果公司,你怎樣證明iPhone的拍照性能?”提到產品質量,李一帆顯得非常自信, “同樣是8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一般品牌的手機拍出來的照片能跟iPhone比嗎?”

李一帆不愿意過多的談及產品的參數,“我們是第一家敢把產品拿到大型展會上公開接受測試的公司。”在他看來,目前國內激光雷達行業還處于一種紙上談兵的階段,各家公布的數據與參數非常接近,然而一款好的產品也必須要用實際效果來說話。

(在工博會現場,禾賽科技直接放出了激光雷達的實時點云圖像)

當前的激光雷達領域,標桿無疑是從事激光雷達研發達十幾年之久的Velodyne,其64線激光雷達產品幾乎是谷歌、Uber、百度、寶馬等自動駕駛汽車的標配,但是由于技術難度較高,這一64線產品的售價也高達7萬美金——比某些豪華轎車還貴。

“目前Velodyne的產品已經廣泛被各個自動駕駛測試方所采用,你們怎么去拿下這一市場,又怎么與… …”我直截了當地向李一帆拋出了兩者對比的問題,但是還沒等我將問題說完,李一帆就打斷了我的提問,“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是32線產品,而那些測試車上裝的都是Velodyne家64線的產品,把兩個規格的產品放在一起對比不太合適。”

面對這類尖銳問題,李一帆沒有繞著回答,而是在指出了問題本身錯誤的地方之后再次作答。他認可Velodyne在激光雷達業內的領軍地位,并且表示對方可能會在跌落、高低溫、劇烈顛簸等極端情況下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李一帆總結道。

首先,禾賽的激光雷達產品從一開始就是以量產的標準來設計的,而 “Velodyne的產品確實很不錯,但是是手工組裝的,量產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經常出現六個月拿不到貨的情況。”

其次,價格是Velodyne旗下產品最大的弱點,也是禾賽等競爭者從老大手中搶奪市場份額的關鍵。 “雖然Velodyne稱其在訂單達到100萬單的時候能夠把售價做到500美金。但是關鍵是何時能夠做到?”李一帆告訴智東西,禾賽的32線產品肯定會以相當大的價格優勢來參與競爭。

最后,禾賽會推出軟硬結合的整體方案。李一帆表示,像是奔馳寶馬這樣擁有很強的研發能力的大公司,他們能夠自己開發配套的識別算法,但是實力較弱的中小車企則更愿意采購具有配套軟件算法的零部件來裝車,為硬件產品推出配套的識別算法,直接將識別結果進行輸出,是禾賽的另外一個優勢。

谷歌、Uber等巨頭在自動駕駛領域迅速推進讓整個汽車行業如臨大敵,他們也在也來到了一個當年諾基亞所面臨的這樣一個關鍵節點,而激光雷達又是節點中的一個節點。

前幾日,寶馬舉行了一場BMW Beijing Inspiration Tour的活動,邀請了一批中國相關公司前來演講,以了解這些公司在從事哪些業務,以及是否與寶馬有合作的可能。在寶馬虛心向東方的求教過程中,李一帆也代表禾賽科技向寶馬集團來自全球的二十多位高管講述了自家的激光雷達產品,雖然我并不知道最后禾賽是否與寶馬達成了合作,但是據說他在當日的活動中竟然大喊了一聲 “打倒特斯拉!”,結果引來了一片掌聲,耿直的德國人就這樣赤裸裸的表達了對特斯拉的敵意。

(配圖為李一帆在寶馬Inspiration Tour上演講)

“激光雷達廠家就那么多,而整車廠商的任何一個零配件也肯定都會選定兩個以上的供應商,這是我們的機會。”對于進入到前裝市場的可能性,李一帆非常自信,他表示禾賽與主流的整車廠以及自動駕駛方案商都進行了接觸,且其合作流程也已經進入到了實車測試的階段。

結語:充滿機遇的自動駕駛

谷歌Uber們在自動駕駛上的高歌猛進,打開了撬動有著上百年歷史、上萬億美金產值汽車行業的可能,也為創業者們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創業機會。

在Velodyne推出一款專門針對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32線激光雷達之前,其曾向各大汽車廠商尋求關鍵的技術參數,但令人驚訝的竟是,竟然沒有一家汽車公司能夠給出他們相應的技術參數或是指標,可見整個自動駕駛行業背后發展的機會與空間之大。

當然,從業者少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行業的技術門檻之高,在禾賽科技現有的近50名員工中,畢業生至少是985院校的碩士,而有過工作經驗的員工也多來自卡爾蔡司、泰克、聯影等相關光機電領域一線企業。

“最終需要幾千萬美金吧。”在問及總共需要投入多少資金才能夠將自家的產品做到量產車上并實現商業化之時,李一帆如是說道。


每日一頭條

趨勢·深度·犀利·干貨,最專業的行業解讀

深喉爆料、投稿:guoren@jmf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