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Lina
今晚,火爆歐美的視頻社交App“Snapchat”母公司Snap將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這家在融資與估值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的年輕公司最終確定發行價為17美元,總估值240億美元(約1650億人民幣),成為繼阿里之后科技公司在美國的最大額IPO。
雖然許多人對Snapchat的理解普遍集中在“閱后即焚”這一功能上,但隨著“故事”與“視頻濾鏡”的陸續上線,IPO前夜的Snapchat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簡單的信息軟件了。最近三年來,它斥資5億美元,頻繁出手并購布局9家企業,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人臉識別、內容識別、AR等科技市場中舉足輕重的一分子。
而隨著騰訊、阿里AR紅包大戰的開場、AR類App公司陸續獲得融資、還有各類手機都開始陸續支持Project Tango等AR功能、以及曾經的爆品游戲Pokemon Go……在AR眼鏡的風頭隨著資本寒冬蒞臨而逐漸隱退時,一度被輕視的AR類App正逐漸走入聚光燈下,成為最新科技風口。
Snapchat:比Pokemon Go“更AR”
就在上周,Snap的智能太陽鏡Spectacles——售價130美元,可拍攝10秒短視頻并上傳——終于開放上線銷售。這款眼鏡與Snapchat這款App一樣火爆一時,在此之前,你想獲得這款外形酷炫的智能眼鏡的唯一方法便是,找到在美國各城市限時24小時隨機出現的的黃色無人售貨機、或者是偶然出現在街角的快閃店(Pop-uo Store)。時常有粉絲愿意苦等數小時排隊購買,實在將Snap的“潮品文化”噱頭賣到了極致。
Spectacles智能眼鏡
Spectacles眼鏡販賣機
Snap這種年輕、時尚、無序潮品文化的起源則是他們的拳頭產品——Snapchat,一款推出于2011年,又稱“快拍”或者“閱后即焚”的應用,用戶查看完視頻/文字/圖片信息后,這條信息在一定時間內便自動消失。2013年,Snapchat推出了許多國內信息軟件共有的“故事”功能,這是一個類似“朋友圈”的合集,用戶放在其中的內容可在24小時內被好友或全部人重復播放。
然而,Snapchat的野心絕不僅僅是一款線上信息軟件這么簡單。在隨后的2015年到2016年,通過一系列的布局與并購,Snapchat經歷了AR濾鏡創新大爆發。這些火遍全球社交網絡的濾鏡千奇百怪,除了最普通的視頻動畫濾鏡外,Snap還推出了地理濾鏡、Bitmoji表情濾鏡、以及無數基于人臉識別功能開發的濾鏡:口吐彩虹、頭頂冒愛心、狗狗臉都只是小意思,后期甚至出現二人同框換臉濾鏡、背景識別濾鏡等,一時社交網絡滿屏濾鏡,風頭無兩。
這些濾鏡本質上跟2016年爆火的AR手游Pokemon Go類似,都是在現實世界中疊加實時圖像,并通過手機屏幕呈現。但Snapchat的濾鏡功能其實比Pokemon Go“更加AR”。由于具備人臉識別、背景識別、地理位置識別功能等,Snapchat的濾鏡已經超越了普通的貼畫,使得圖像可以與用戶產生互動——比如某款皮球濾鏡會在你的頭頂彈跳,并且跟隨你的頭部進行移動;又或者是攝像機拍攝到湖泊、天空、大樓等景象時會自動識別背景內容,并添加相應濾鏡,真正意義上地“增強了現實”。
這些濾鏡的成功開發不得不歸功于Snap這三年來陸續收購的公司們。從2014年到2016年年底,Snap已經連續并購了9家公司,總金額超過5億美元。觀察后可以發現,每次Snap并購了某個公司,該項公司的技術在不久后便會呈現在Snapchat里,比如2015年以1.5億美元收購人臉追蹤識別公司Looksery,和2016年以4700萬美元收購的內容識別技術公司Obvious Engineering。Snap在收購了這家家公司不久后便分別推出了人臉濾鏡與背景濾鏡。
2016年12月,Snap再次出手,以3000萬美元收購的AR公司Cimagine Media,該公司提供AR平臺,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者平板看到虛擬的3D物品(如桌椅、貨架展示柜)在現實世界中的擺放效果。以此推斷,下一步我們很快就可以在Snapchat里看到3D濾鏡,甚至有可能與這些3D物品/人物進行互動,進一步優化Snapchat的AR功能。
手機升級:從Project Tango說開去
10天前,一則融資消息吸引了智東西的注意。新西蘭全息影像公司8i獲得2700萬美元(約1.85億人民幣)融資,打造Snapchat類AR App。8i宣布,本次籌集的2700萬美元將會用于開發一款名為“Holo”的App,允許用戶在真實世界中添加人物、角色類的全息圖像,并能夠拍攝視頻和照片,上傳到網絡上與朋友分享。Holo目前正在使用支持谷歌Project Tango的聯想Phab 2 Pro進行內測階段。
而Project Tango,則是我們下一個話題——谷歌Project Tango(2016年改名為Tango)是一套獨特的適配Android設備的攝像機系統,擁有3D深度傳感器及配套軟件,可以為硬件設備帶來空間感知功能——簡單來說,可以讓移動硬件“看見”周圍環境,像人一樣知道哪里是墻、哪里是地。其三大核心技術分別為:運動追蹤(Motion Tracking),深度感知(Depth Perception)和區塊學習(Area Learning),分別讓設備能夠理解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檢查周邊環境的形狀、以及繪圖記住周邊環境。以AR家裝類App為例,只有采集了深度信息,手機才能知道一個3米的沙發模型無法放入2米的空隙中。
誠然,現在AR類App普遍用的還是很簡單的交互方式,許多用的還是攝像頭掃描固定識別標識碼的技術,并不需要深度信息采集或是動作追蹤,Project Tango也只在極少數手機上配備了,并沒有廣泛推廣開來;但是從芯片到屏幕、從顯卡到系統,移動終端的技術升級早已是大勢所趨——比如Daydream VR系統面世后,各大手機廠商推出新品時紛紛表示支持。
傳統手機相機只有一個攝像頭,雖然能估算深度信息,但是既不精準,又十分耗費計算資源,不適于做深度的AR應用交互。目前越來越多的手機已經具備了后置雙攝像頭功能(如iPhone 7)雖然主要用于拍照功能上,卻無意中為更深度的AR交互打下了基礎。而支持Project Tango的聯想Phab 2 Pro更是配備了前后4個攝像頭(一枚8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一枚1600萬像素的后置攝像頭、一枚景深攝像頭以及一枚運動追蹤攝像頭)。
游戲、營銷、家裝、導航……暗流漸涌的App市場
跟其他領域相比,AR技術被較早滴應用在了游戲與營銷當中。就在上周五,英國AR公司Zappe剛剛宣布獲得375萬美元的融資,中國樂逗游戲參投。公司表示將利用這筆資金加速幾項新產品的開發,并推動國際擴張。Zappar成立于2011年,與可口可樂、憤怒的小鳥等眾多廠商皆有合作——比如與PEZ糖果+憤怒的小鳥合作推出的AR游戲,用戶用手機掃描糖果包裝上的標識符號,就會有一只“胖紅”或者“恰克”、“炸彈”小鳥形象出現在屏幕上。此時用戶可以選擇進入游戲、或者與該卡通形象拍照分享。
此外Zapper海曾經推出過AR工具包ZapWorks,其中包括三個模塊:1、工具:方便用戶以快速和簡單的方法,來創建基本AR的內容(即圖像、視頻等);2、設計:允許用戶創建更加個性化、互動的AR內容;3、Studio工作室:為高級開發用戶提供AR/VR完全3D腳本。
除了Zapper的合作伙伴外,不少廠商也陸續表現出對AR營銷的興趣。由于AR體驗新奇有趣,面向人群大多屬于年輕、時尚、愛酷玩,與Snapchat的目標用戶大比例重合。因此,Snapchat自然也不會讓這個機會白白流走。2016年9月,Snapchat與英國時尚雜志Garage合作,在他們的9月刊中,用戶使用Snapchat掃描封面模特后,封面模特Willow Smith(好萊塢影星威爾史密斯之女)不僅會朝你做鬼臉,還會伴隨著酷炫的特效長出第三只眼睛來。
此外,家庭裝修、家具購買等也是AR應用的一大領域。早在2012年,宜家就曾推出過一款AR應用“IKEA Now”。打開手機攝像頭后,在App上選擇一款家具,這款家具的圖像就會插入到現實場景中。不過由于當時智能手機性能不成熟、3D效果不完善等原因,常出現椅子無法放在地板上,家具圖像與現實場景不協調等問題——而這些則需要上文提到的手機性能升級來解決。
不過近年來家裝類App在AR領域發力的玩家不少,以成立于2015年的美國創企Modsy為例,迄今為止公司已經獲得了超過1000萬美元的融資,它借助AR技術幫助用戶完成整個房子的裝修設計,用戶需要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給自己的房間拍照并選擇裝修風格,接著數據會上傳到Modsy,大約48小時后用戶就可以收到最終裝修效果圖。
除了營銷與家裝外,美妝、導航等也都在發力AR App。比如老牌美妝企業法國歐萊雅就曾推出過“彩妝魔鏡”APP,涉足AR美妝;加拿大創企ModiFace、我國的深圳云之夢等做的也是AR美容美妝應用。而AR導航方面則有成立于2014年的國內創企“隨便走”實景導航AR App、百度地圖也在去年推出了AR導航功能。
而除了春節時期阿里騰訊的“AR紅包大戰”之外,國內也有不少互聯網玩家試水AR。火爆一時的人氣手游網易陰陽師在前陣子加入了“現世召喚”AR體驗功能,打開手機攝像頭并掃描一個固定的圖案“現世召喚陣”后,玩家可以召喚出式神——據說用AR現世召喚的SSR掉落率會比較高。
結語:硬件保有量是個繞不開的檻
微軟、谷歌、Facebook……除了AR軟硬件的各類布局外,這些科技大佬的CEO們也紛紛在不同場合中表達過對AR技術的看好,以Magic Leap為首的各類AR公司也紛紛獲得融資、推出產品。
然而技術的爆發繞不開C端硬件保有量問題,可硬件的革新換代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雖說如今風口看似三月一變,但產業重心真正從PC轉到手機端上頭也僅僅是這幾年的事情(而智能手機已經發明了這么多年了!)。以現有的AR發展水平來看,眼鏡硬件還在遙遠的早期,尚不足以撐起一個獨立的消費級產品——如果說現在的VR頭顯類似許多年前的大哥大手機,那么現在的AR眼鏡可能還停留在BB機時代。
在智能手機超高保有量這一基礎背景下,首先興起的將會是AR類App應用——蘋果CEO庫克在接受采訪時也認為,目前的AR將會是一項類似iPhone芯片的核心技術,而非一款單獨的產品——AR類手機應用既是AR技術的初級變現搜短,又起到了教育市場的作用:比如Pokemon Go的出現就讓無數智能手機用戶第一次接觸到了AR的概念,隨后國內用戶又陸續接觸到了支付寶AR紅包、騰訊AR紅包等,為未來AR硬件的C端推廣打下基礎。
每日一頭條
趨勢·深度·犀利·干貨,最專業的行業解讀
深喉爆料、投稿:guoren@jmfly.net










